-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类家庭儿童学习态度比较 N 努力进取 贪玩 放任 差异显著性检验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完整家庭 146 91 62.33 10 6.85 1 0.68 X2=85.07 P0.001 离异家庭 151 29 19.21 40 26.41 38 25.17 案 例 案例一:2005年暑假的一个夜晚,某校初中生李某看到正在抚河公园草坪上乘凉的另一个初中生张某,觉得张某不顺眼,张某也不甘示弱,双方打了起来,李某冲动之下,拔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朝张某捅去,致使张某重伤。 案例二:一名16岁张姓少女在宾馆做服务员时,偷了客人的一万多元钱和一部价值2000多元的手机,被判三年缓刑,并处7000元罚金。“妈妈同爸爸离婚后给人当保姆,看到客人的钱和手机时,想到了妈妈的艰辛。”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为自己一时的贪念,给妈妈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觉得特别对不起妈妈。” 案例三:一名来自福建的17岁女孩孙某,父母离异,判给父亲抚养,父亲管教严厉,于是她离家出走,来到南昌。有一次,孙某路过五楼一户没锁门的人家,看见只有一老太太在做饭,便进门偷东西,拿了钱包就走。这时,恰好主人下班回家,把孙某逮了个现形,孙某因此被判了5个月拘役。 案 例 案例四:少年犯赵华(化名)的父亲赵先生懊悔地向记者讲述了儿子赵华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犯罪的。1989年,赵先生有了儿子赵华。可是,赵先生在外做生意,无暇管教儿子,妻子管教不当,只知道给孩子钱花。读中学时,赵华开始交结一些讲“义气”的朋友,经常打架。后来赵华迷上网吧,赵先生发现后,不许妻子给儿子零花钱,但是赵华偷了姐姐的300元钱,到绳金塔附近的网吧玩了10天10夜《传奇》游戏。2004年的一个夏天,因缺钱上网,15岁的赵华伙同网友共5人抢劫过往小学生,被判三年缓刑。 案例五:2008年4月19日,陕西省富平县宫里镇发生一起杀人案,2名学生用刀子杀死了1名学生,手段特别残忍。2名杀人者都是问题家庭的学生,其中1名父母离异,而他的后妈竟然是他的阿姨(亲妈的妹妹)。 社会适应困难 离异家庭子女在行为上具有环境不相适应的异常现象,与健全家庭的子女相比,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较高。据研究表明,在品德方面,离异家庭子女的问题行为发生率为 29.94% ,而健全家庭仅为 6.38%,在性格方面的问题行为,离异家庭的平均比例为 21.22%,健全家庭为 5.81%。 情绪方面的问题行为,离异家庭为 19.32,健全家庭为5.58%。在家里,离异家庭子女一般都表现为睡眠状态不好,多梦,易惊醒、不愉快、情绪烦躁,说谎是他们的共同特征,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在学校里,多数离异家庭子女经常无故旷课。在课堂上,他们或扰乱秩序,或不集中听讲,畏缩,懒散,作业马虎、抄袭甚至不做。导致这些问题行为较多的原因是父母离异前的不安情绪行为、相互粗野地指责以及为争夺子女时不良动机的爱。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影响因素 美国耶鲁大学的耶鲁儿童研究中心主任阿尔勃特·索尔尼特认为:“离婚是威胁着儿童的最严重和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之一。”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尔克认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只有死了亲人才能比父母离婚更痛苦、更损伤身心。孟育群等人经过研究发现,父母离异对孩子身心上的打击仅次于父母死亡的打击。但是,我们要说的是,父母离异本身与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是父母离异后如何对儿童进行教养,教养的不同导致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结果。 缺失的天空 父母离婚后最常见的三种情况令孩子容易受伤,且不易教养 第一种情况是,夫妻离婚后,没有了对方,于是把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对孩子溺爱,百般娇宠,包办一切。有的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我今后就靠你了。”这种单亲家长把自己的人生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感觉压力很大,有时会恨反感。有一位离婚的父亲,离婚后,对孩子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甚至连洗脚水都替孩子打好,可是孩子却不领情,理都不理,还把洗脚水一脚踢翻在地。 第二种情况是,离婚后,一些单亲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严重。他们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而对孩子的心理往往并不关心。上面那位父亲就是这样的,他说:“平时我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从没想想他的心情。” 第三种情况是,有的父母离婚后,只顾寻找自己的幸福,谁也不管不顾孩子,索性把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带,这些孩子因为父母离异和隔辈抚养,出现的问题更多、更严重。 1、孩子的身心特点 2、家庭氛围 3、不良的家教方式 4、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 溺爱型、专制型、 粗暴型、放任型 社会舆论的导向;社会、他人的偏见;学校中教师和同学的看法 Walerstein Kelly(1974、1975)发现 不同年龄的离婚家庭儿童的适应和反应是不同的: ①2岁半——3岁3个月的儿童表现出倒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