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0
目 录
TOC \o 1-3 \h \z \u 1、编制依据 1
1.1 编制依据 1
1.2 本工程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 1
2、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2
2.1 工程概况 2
2.1.1 工程简述 2
2.1.2 地质条件 2
2.2 工程特点 4
2.3 工程数量 4
3、施工计划及部署 5
3.1 工期计划 5
3.2 预应力管桩队伍部署安排 5
3.3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6
3.4 施工人员配置 6
3.5 机械机具设备计划用量表 7
4、施工准备 7
4.1 技术准备 7
4.2 材料准备 8
4.3 劳动组织准备 8
4.4 施工现场准备 8
5、静压管桩施工方法 9
5.1 施工机具的选择 9
5.2 施工顺序 10
5.3 静压管桩施工工艺流程 11
5.4 静压管桩施工方法 11
5.5 施工注意事项 13
6、质量保证措施及检验标准 14
6.1管桩的验收措施 14
6.1.1 管桩的验收标准 14
6.1.2 管桩的验收方法 14
6.2 管桩的堆放措施 15
6.3 压桩垂直度保证措施 15
6.4 终桩标高控制措施 16
6.5 静力压桩质量检验标准 17
7、施工安全措施 18
8、文明施工措施 19
1、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本工程地质报告;
2)业主组织的设计答疑会及补充文件;
3)本工程场地现场踏勘;
4)xxxx设计文件规定及现行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5)业主提供的工程进度方面的资料;
6)本公司类似工程的建设经验。
1.2 本工程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
1)测量工程采用技术标准、规范: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桩基施工及验收、质量评定主要采用技术标准、规范: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公路软土路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
2、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2.1 工程概况
2.1.1工程简述
xxxx前期开工部分北起xx路,南止xxxx国际会展中心,见图2.1.1-1xxxx地理位置图,起止桩号为:K4+195~K7+621.554,全长3426.554m,红线宽度80米,采用一块板;除南端部采用双向4车道衔接会展中心外,其余路段均为双向十车道,无辅道,外侧设公交专用道
图2.1.1-1 xxxx地理位置图
2.1.2 地质条件
场地主要出露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全新统冲湖积层(Q4al+l)。根据岩土层的成因类型及岩性由上而下划分为: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①1杂填土:揭露于场区局部地段,呈层状分布。褐灰色、褐黄色,松散,主要由碎石、砂土、粘性土及建筑垃圾组成,硬质物含量约占30~50%,大小3-8cm,成份主要为花岗岩、砼块。此层均出露于地表,层厚1.50~5.40m,平均3.
①2素填土:揭露于整个场区,呈层状连续分布。褐灰色、褐黄色、杂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砂土及少量碎石组成。此层均出露于地表,层厚0.50~2.50m,平均1.23 m。
①3耕植土:揭露于场区局部地段,呈层状分布。褐灰色,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植物根系。此层均出露于地表,层厚0.40~0.60m,平均0.52
2)第四系全新统冲湖积层(Q4al+l)
②1粘土:揭露于场区大部分地段,呈层状分布。褐黄色,可塑,土质均匀。层顶埋深0.40~5.40m,层厚0.80~7.20m,平均2.23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4次,锤击数N=5.0~9.0
②2粘土:揭露于场区大部分地段,呈层状分布。褐黄色,软塑,土质均匀。层顶埋深0.50~7.80m,层厚0.70~3.50m,平均2.95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7次,锤击数N=2.0~5.0
②3泥炭、泥炭质土:揭露于场区大部分地段,呈似层状和透镜状分布。深灰色,饱和,软塑,局部为可塑,局部相变为淤泥,该层有机质含量不均匀,泥炭有机质含量约为70%~90%,泥炭质土有机质含量约为20%~50%。层顶埋深2.50~23.20m,层厚1.40~10.90m,平均3.64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7次,锤击数N=2.0~7.0
②4粉砂:仅揭露于钻孔CLzk31~CLzk32,呈透镜状分布。浅灰色,饱和,稍密,粒径均匀。层顶埋深3.90~11.00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届高考英语长难句分析课件.pptx
- 2023部编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doc VIP
- 水土保持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表与验收表(样表:2混凝土工程)(SLT 336—2025)水土保持工程质量验收与评价规范.docx VIP
- 玻璃板液位计介绍.pptx VIP
- 国家计委“计价格[2002]1980号文”.doc VIP
- 特种工程塑料——PEEK .ppt VIP
- 三国志曹操传宝物全拿攻略.doc VIP
- 卫星气象学课件:第3章 卫星遥感辐射基础.ppt VIP
- 2025年部编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资料.doc VIP
- 1正确认识广告教学设计.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