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78.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称为( )。 A.合作 B.竞争 C.让步 D.妥协 练习题 * 309.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的含义包括( )。 A.个体行为的目标和手段与他人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之间如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就会产生相互作用 B.当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 C.当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 D.当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不能达到目标或实现手段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 练习题 * 专栏2-15 人际互动的哲学 在合作和竞争关系中,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可能会采纳不同的人际互动哲学。 1.利人利己:助人也利己。助人一臂之力,自己也成长。 2.损人利己:你死我活,打压他人,获得自己成长的资源。 3.利人损己: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4.损人损己:鹬蚌相争,最终两败俱伤。 5.不损人利己:无涉他人,独善其身。 6.利人不损己:举手之劳,济人于急难。 * 174.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 )提出的。 A.摩根 B.奥斯古德 C.舒茨 D.费斯廷格 164.基本的人际需要不包括( ) 。 A.包容需要 B.支配需要 C.感情需要 D.认知需要 练习题 * 303.人的基本人际需要包括有( )。 A.支配需要 B.认知需要 C.从众需要 D.包容需要 304.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的三维指的是( )。 A.包容需要 B.支配需要 C.成就需要 D.情感需要 练习题 * 171.美国学者舒茨认为,( )决定了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不能满足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严重问题,如精神崩溃。 A.人际需要 B.对自尊的需要 C.社会赞同的需要 D.成就的需要 练习题 * 162.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 A.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B.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D.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163.主动支配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 A.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B.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D.表现出对他人的喜爱、友善、同情和亲密 练习题 * 172.如果双亲对儿童既有要求,又给他们一定的自由,使之有一定的自主权,会使儿童形成民主式的行为方式。这说明舒茨提出的( )的重要性。 A.包容需要 B.自尊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 练习题 * 170.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的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 )。 A.六种人际关系原则 B.群体整合原则 C.包容原则和情感原则 D.群体分解的控制原则 173.舒茨的三维理论用于解释群体的形成时,认为群体形成经过( )的过程。 A.控制—情感—包容 B.包容—控制—情感 C.情感—控制—包容 D.情感—包容—控制 练习题 * 305.根据群体整合原则,在群体分解时,要经过( )等阶段。 A.感情不和 B.失控 C.难以包容 D.心理冲突 练习题 * 专栏2-14 人际关系与幸福 心理学家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夫妻、亲密朋友之间等关键的人际关系的融洽,才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幸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对人真诚、友爱,对人关怀、体贴,对人理解和宽容,我们就可能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最终获得幸福。 * 第四单元 人际吸引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175;183;165 人际吸引程度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 喜欢是中等程度的人际吸引, 爱情是最强烈的的人际吸引。 *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一)熟悉与邻近 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 如果其他条件大体相当,人们会喜欢与自己邻近的人。 熟悉性和邻近性二者均与人们之间的交往频率有关。 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过低与过高的交往频率都不会使彼此喜欢的程度提高,中等交往频率时,彼此喜欢程度较高。 * 182 * * (二)相似性与互补 1.人们往往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 相似性主要包括: 1.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的相似。 2.兴趣、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