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波睡眠 低频高幅 同步化慢波 血压下降、心率降低、代谢降低、体温下降等 生理意义:生长激素分泌,利于促进生长,促进体力恢复等 异相睡眠(快动眼睡眠) 高频低幅 去同步化快波 快速动眼,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脑血流增加等 生理意义:1. 促进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有益于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促进建立新的突触联系和促进学习记忆,异相睡眠促进精力的恢复。2. 做梦。3. 与某些疾病(如心绞痛、哮喘、呼吸暂停)夜间发作相关。 (二)睡眠的时相和意义 睡眠过程的转换:先进入慢波睡眠,持续80-120分后转入异相睡眠,维持20-30分,又转为慢波睡眠。整个睡眠过程中这样反复转4-5次。 一般认为是一个主动过程,两种观点: 1)睡眠是抑制的扩散,而不是某个特定中枢神经结构的功能。 巴甫洛夫观点。证据:狗在长时间等待食物时产生睡眠。 此时抑制扩散致整个大脑皮层,并达皮层下中枢,导致睡眠。 2)睡眠与中枢神经系统内某些特定结构有关。 证据:刺激丘脑和脑干一些结构可诱发睡眠。 延髓和脑桥网状结构的上行抑制系统可抵抗上行激动系统,引起睡眠。 另有认为低位脑干中缝核群前段的5-HT能系统与睡眠有关; 以后,至少从兔、羊等动物脑内提取出3种睡眠肽,注入其它动物脑室,诱发δ波,类似慢波睡眠。 (三)睡眠的产生机制 略 七、脑的高级功能 学习:机体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获得新的行为习惯(或经验)的过程。 记忆:学习到的信息贮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 一、学习与记忆 (一)学习的形式 非联合型学习:不需要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某种明确的联系。如:习惯化和敏感化(突触可塑性变化) 联合型学习:两个事件在时间上很靠近地重复发生,最后在脑内逐渐形成联系。如:条件反射 (1)经典条件反射: 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而建立起来的,该过程称为强化。 (2)操作式条件反射: 动物必须完成某运动或操作后才能得到强化。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04 Ivan Petrovvich Pavlov Russia Military Medical Academy 1849 - 1936 铃声+食物→分泌(多次结合---强化) 单独铃声(条件刺激) → 唾液分泌(条件反射) 只有铃声(条件刺激) → 消退 经典条件反射 食物→味觉感受器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 味觉通路: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 铃声→听觉感受器引起听觉的传入通路。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两条通路的暂时联系 操作式条件反射 特点:动物必须通过自己完成某种运动或操作后才能得到强化。 人与高级动物不同的是,人还能以抽象的语言和文字代替具体的信号引起条件反射反应。 巴浦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说: 第一信号:现实的具体信号(如声光嗅味触等)。 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 第二信号:相应语词(第一信号的信号)。 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动物和人类区别的重要特征。 (二)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三)记忆的分类 按记忆的贮存和回忆的方式分 陈述性记忆 情景式和语义式记忆 非陈述性记忆 按记忆保留时间的长短分 短、中、长时程记忆 陈述性记忆 非陈述性记忆 (四)记忆的过程 重复 表:按记忆时程的记忆分类及机制 概念:部分或完全失去回忆或再认的能力。 原因: ①条件刺激久不予以强化,久不复习所引起的消退抑制; ②后来信息的干扰。 分类: ①顺行性遗忘: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息。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老年痴呆,可能与海马功能破坏有关, 第一级记忆未转向第二级记忆。 ②逆行性遗忘:不能回忆脑功能障碍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多见脑震荡、麻醉,可能是第二级记忆发生扰乱,第三级记忆不受影响。 (五)遗忘 学习与记忆的脑功能定位 大脑皮层联络区; 海马及其邻近结构 其他脑区:如丘脑、杏仁核等 神经生理机制:突触的可塑性、突触前易化 神经生化机制: 脑内蛋白质合成↑,与第二级记忆有关) 中枢神经递质和生物活性物质: 记忆↑——Ach,NE,GABA,VP 记忆↓——脑啡肽,催产素 神经解剖机制:新突触联系的建立 (六)学习与记忆的机制 联合皮质:接受来自感觉皮质的信息并进行整合,然 后将信息传给运动皮质。 动物越高等,联合皮质越发达。 顶叶:5、7、39、40区 颞叶:20、21、22、37区 额叶:9、10、11、12、13、14、45、46、47区 认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