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血管生理 7、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部分组成。特点:血压低、循环慢、潜在容量大。 营养通路(迂回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进入静脉。交替开放,功能是物质交换。 第三节 血管生理 直捷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通血毛细血管是后微动脉的直接延伸。经常处于开放状态,使血液能迅速进入静脉。在骨骼肌组织中多见。 动-静脉短路:血液从是微动脉通过动-静脉吻合支达到微静脉。在手脚皮肤等处较多,温度升高,通路开放增多,皮肤温度降低。温度低时,通路关闭,皮肤温度降低。 第三节 血管生理 微循环通路 动脉 静脉 小静脉 小动脉 后微动脉 毛细细管 微小静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动静脉旁路 第三节 血管生理 各类血管的生理参数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三、组织液生成与回流 绝大部分呈胶冻状,不能自由流动,不会因重力作用而流至身体的低垂部分;不能人工抽出组织液。 1、组织液的生成 有效滤过压: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毛细血管血压(Pc)、组织液静水压(Pif)、血浆胶体渗透压(πp)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πif)。滤过的力量(Pc+πif)和重吸收的力量(πp+Pif)之差,称为有效滤过压。 第三节 血管生理 2、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正常时,组织液不断生成,不断被重吸收,保持动态平衡。 组织液生成过多或重吸收减少,形成组织水肿。其原因: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引起水肿。 静脉回流受阻,组织液生成增加。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间隙内组织液积聚,导致组织水肿。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质滤过到组织液,发生水肿。 第三节 血管生理 四、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淋巴管系统是组织液向血液回流的一个重要的辅助系统。毛细淋巴管以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彼此吻合成网,并逐渐汇合成大的淋巴管。淋巴液经淋巴管,最后由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导入静脉。 1、淋巴液的生成 生成过程: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即成为淋巴液。组织液和毛细淋巴管的压力差是组织液进入淋巴管的动力。 第三节 血管生理 生成量: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天生成的淋巴液总量约为2~4L,大致相当于全身血浆总量。 2. 淋巴液的回流及生理功能 回流过程:毛细淋巴管→集合淋巴管(瓣膜防止倒流) →淋巴管壁平滑肌的收缩→淋巴流动。周围组织对淋巴管的压迫也能推动淋巴流动。 生理功能:重吸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清除组织液中红细胞和细菌;对脂肪的吸收起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人类和高等动物血液与淋巴循环 肺部 体循环毛细血管 静脉 动脉 淋巴结 淋巴毛细管 第三节 血管生理 毛细淋巴管与微循环 组织细胞 淋巴毛细管 间隙 毛细血管床 小动脉 淋巴导管 小静脉 第三节 血管生理 本部分小结 1. 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2. 血流量及其影响因素(泊萧叶定律)。 3. 血流阻力及其影响因素。 4. 血压:血压的形成与测量。 5. 动脉血压:形成、血压正常值(收缩压、舒张压、压差、平均动脉压、平均充盈压)。 6. 影响动脉血压因素:SV、心率、外周阻力、动脉弹性和扩展性。 7. 静脉血压的特点、影响因素、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8. 微循环的三条通路及其功能; 9. 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有效滤过压、影响因素; 10. 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第三节 血管生理 本部分思考题 1、主动脉血流能在心动周期中保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主动脉的:A: 血压水平高;B:血流速度快;C:血流阻力小;D:可扩张性和弹性。 2、哪种情况,血流阻力增大:A:血液粘度小;B:由湍流变层流;C:血液温度升高;D:血管收缩; 3、站立过久出现下肢水肿的主要原因:A:下肢静脉扩张;B:下肢血流量增大;C:下肢淋巴回流受阻;D:毛细血管压升高;E:机体血容量增大;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1 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第1~5胸段,节后神经元释放NE作用于心脏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鱼类心交感神经作用较弱。 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纤维支配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速及其分支,释放Ach作用于心肌细胞膜M型受体,具有负性变时、负性变力和负性变传导作用。鱼类主要是副交感神经起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 心脏抑制中心 心脏兴奋中心 迷走神经核团 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交感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交感神经心脏支 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心丛突触 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