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套课件13.打电话.pptVIP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套课件13.打电话.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文讲的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告诉我们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 一吐不快 甲:别人遇到新鲜空气,总想做做深呼吸。   乙: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甲:我二叔不是这样。   乙:他呢?   甲:喜欢一吐为快。   乙:聊点什么呀?   甲:跟聊天没关系。   乙:那怎么叫一吐为快呢?   甲:把痰(tán)吐出来,他就痛快了。      乙:这么个一吐为快呀!   甲:早起上班儿,蹬着自行车儿,他能从家门口儿一直吐到单位的大门口儿。   乙:随地吐痰哪!   甲:你以为呢?   乙:这可太不道德了!   甲:要不怎么你看骑车人都是走直线,唯独在我二叔后边儿骑车的,都跟那蛇行似的──曲里拐弯的。   乙:怎么回事儿呀?   甲:还用问吗──怕唾沫星子溅到脸上。   乙:这可太不像话了!这一路上,就没人出来管管他吗?    * * * 同学们,现在电话越来越普及,你知道打电话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块儿学习课文,来感受由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的魅力。 打电话 13 课题解读: 电话,远程通讯设备。“打电话”的意思就是使用电话装置通话。 1.学习目标 2.相关资料 3.字词精讲 4.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5.课文解读 6.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 7.课文结构 8.课文主旨 9.课堂拓展 10.当堂检测 11.课后作业布置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理解主要内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重点) 3.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和讽刺意味,感受人物语言的特点。(难点) 马季  马季:(1934~2006),原名马树槐,出生 于天津市宝坻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相 声大师。马季善于表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 作品,开启了以赞美新生活和新的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歌颂型”对口相声的新生面。 主要作品:《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送别》《训徒》《老少乐》等。 郭启儒  郭启儒:(1900~1969),北京人,著名相 声表演艺术家。出身贫苦,幼时读过六年私塾, 酷爱相声,二十五岁拜刘德智为师学说相声。 他的表演捧逗俱佳,台风潇洒,趣味文雅,代 表作有《熬柿子》《改行》《戏剧与方言》等。 耗 ( )子   啰嗦( ) 甭( )提 hào suō béng 便 散 biàn(方便 便利) pián(便宜 便便) sàn(分散) sǎn(散漫 散乱) (色彩、意识、气氛)重。 (言语)繁复。 ①指戏曲中成系统的曲调。②指说话的声音﹑语气等。文中指《刘三姐》中成系统的曲调。 浓厚: 唆: 腔调: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这个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串珠问题: 1.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 2.从哪些方面能感受到打电话人说话的特点? 3.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思考核心问题。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第一部分(第1-21自然段)写电话给人带来方便,但是应尽量减少通话时间并以打电话约人看戏为例说明。 第二部分(第22-63自然段)写啰唆是怎样啰啰唆唆、废话连篇打电话约人看戏的。 第三部分(第64-69自然段)戏七点一刻开演,电话打到八点半。夸张地写出了啰唆误人,误己,更误事。 甲:是吧。不要打起来没完。有个别人好像跟电话有浓厚的感情,只要拿起来,他就说个没完。 “浓厚的感情”带有讽刺的意味,讽刺某些人打电话说个没完,语言幽默。 仿写: 写一个幽默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蚊子啊,请你别再亲我了,我还没准备好呢! 甲:哎,郭老呀,我是小马,我给您买了戏票了。6点半钟您在剧院门口等我,就这样呀,不见不散呀。回见回见。完了。 这段打电话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这段打电话的语言很简洁,简单明了就把事情交代清楚了,节约时间。这与下文打电话者的啰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段话表现了打电话人的什么特点? 这段话表现了打电话人说话啰唆的特点。他说话不直接切入正题,而是东拉西扯,先问对方的电话号码,又自报电话号码,再猜对方是谁,可真啰唆。 甲: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luō),我叫啰唆(suō)。 给人物起名叫啰唆,是编创者有意安排的,暗示此人说话絮絮叨叨,重复繁琐。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名实相符,突出了对打电话人的讽刺意味。 阅读方法解密:

文档评论(0)

yvonneshaoq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