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这个决议显然是不公平的。 当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不足该地区人口的1/3,占有土地面积是巴勒斯坦土地面积的6%,而联大决议划归犹太国的面积却占巴勒斯坦面积的58.7%;在拟议的犹太国一百万八千八百人口中(1088800),阿拉伯人为五十万九千七百八十人(509780),犹太人为四十九万九千零二十人(499020)。 阿拉伯国的领土支离破碎,互不连接,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而犹太国则地处沿海,土地肥沃。 可见联大分治决议置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权利于不顾,损害了阿拉伯国家的民族尊严,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181号分治决议的影响 联合国的分治决议激怒了巴勒斯坦人,遭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抗议示威、暴力活动席卷整个巴勒斯坦地区面对犹太人咄咄逼人的攻势,阿拉伯人开始迎战准备。 1947年12月8日~17日,阿拉伯7个成员国的总理和外长在开罗开会,会后发表的声明中宣布阿拉伯人决心为反对联合国的分治决议而战,采取决定性手段制止巴勒斯坦分裂。成立了由阿拉伯人自愿组成的阿拉伯解放军。 在阿拉伯国家的一片反对声中,以色列宣布建国。 分治决议后埃及在备战 (二)以色列建国 联合国的分治方案为犹太国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积极准备,决定用武力建国。 大力扩充武装力量:犹太武装力量由三部分组成: 哈加纳意即防卫,是二战中成立的犹太建国协会的武装力量; 伊尔贡,意即全国军事组织,是从哈加纳中分裂出来的地方恐怖组织。 斯特恩集团,是一个更激进的恐怖组织。 向国外购置军火。 加紧移民入境,扩充实力。 各军事组织到处围攻阿拉伯人,驱逐巴勒斯坦阿拉伯平民,加紧扩大占领地,为建立犹太国做准备。 犹太人从各地汇聚巴勒斯坦 1948年5月14日,巴勒斯坦24时,犹太社团领导人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成立。 16分钟后,美国即宣布予以承认。 5月17日,苏联也宣布承认以色列,英法等西欧国家直到1949年才承认以色列。 以色列的建国成为巴勒斯坦战争的导火线,以色列国建立的第二天中东战争的序幕就拉开了。 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国旗 1、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5月15日凌晨,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 双方的力量对比: 阿拉伯方面:埃及出兵7000人,外约旦“阿拉伯军团”7500人,叙利亚5000人,伊拉克1万人,黎巴嫩2000人,“阿拉伯解放军”和“阿拉伯拯救军”1万余人,合计4万多人。空军装备有各类飞机131架,舰船12艘,坦克装甲车240辆,各种野战炮140门, 以色列总兵力3.4万人,各类飞机33架,舰船3艘,几乎没有大炮、装甲车。 阿拉伯联军 巴勒斯坦战争共历时15个月,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以色列获胜而告终。 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 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其国土总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 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联合国所规定的阿拉伯国家始终未能建立。 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从此,中东战乱不断。 战争结果: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的巴勒斯坦 2、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1956、10、29) 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联合以色列,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的战争。 战争背景 1956年6月,英军全部撤离埃及,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英法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决定采取武力来解决问题。为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法国首先提出邀请以色列加入。 以色列对埃及不准它的船只通过亚喀巴湾的蒂朗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不满,早在1955年11月就制定了一个入侵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的作战计划。 苏伊士运河上的英法舰队 战争结果: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英法对埃及的轰炸持续6天,地面战斗40余小时,伤亡300—400人,损失飞机50余架; 以色列伤亡约1000人。 埃及方面死亡1000多人,伤2万多人,损失飞机200架,五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2万幢住宅毁于战火。 战后联合国维和部队设置埃及以色列实际控制线 战争的影响 英、法在政治、军事上都遭到了彻底的失败,不仅没有达到重返中东的目的,反而进一步丧失了自己在中东的利益和地位。 以色列基本上达到了战争的目的。迫使埃及解除了对蒂朗海峡和亚喀巴湾的的封锁,成为地域性军事强国;但在政治上,以色列失去了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埃及作为被侵略国,遭受了经济和军事上的巨大损失;但在政治上,埃及却赢得了重大胜利,英、法、以撤出了所有被占领土,埃及完全收回了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