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丕、曹植诗歌比较—兼论二曹诗史地位的形成_原因探究
论文摘要: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在比较、评价曹丕和曹植时,多是 扬植抑丕。本文从诗歌文本出发,结合诗歌背景,对二人诗歌的题材内容与艺术表达,包括诗歌语言、意境、体制和诗思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比较。肯定曹植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特点,也承认前人对曹丕诗歌便娟婉约,能移人情的定性。但不认同子恒诗歌率皆鄙直如偶语的判断,更不能接受曹丕去植千里的评价。二人各有千秋,子建在语言华美与风骨劲健方面独超众类,而子恒在意境营构与诗体创新上更胜一筹。在此基础上,以环境、作者和接受者为基点,三维立体探究扬植抑丕现象形成的原因。政治环境风云变幻、个人命运沉浮不定,是二曹诗歌特质与风格形成的根源。古代文学批评家作为接受者,其美学主张和评价标准决定了他们对二曹诗歌及其诗史地位的论断;因人生体验而认同与之有情感共鸣的诗歌和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使他们由于怜弱心理而将诗歌架上了道德的法庭。而文化传统和接受维度左右着文评家对二曹诗歌及其诗史地位的批评。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相互交织,促使了扬植抑丕的诗史地位的形成。
论文关键词:曹丕,曹植,诗歌比较,诗史地位,原因探究
前言
作为魏晋文学开山之斧的建安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迎来了文学自觉的时代。其代表诗人曹丕、曹植都对文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在比较、评价曹丕和曹植时,多是扬植抑丕,即普遍地同情曹植的遭遇、热爱和追捧他的诗歌,认为曹植的诗歌远在曹丕之上。以钟嵘为代表,他在《诗品》中,把曹植的诗列为上品,认为曹植的作品位居建安诗人之首,将曹丕列为中品,说他的诗所记百许篇,率皆鄙直如偶语。惟西北有浮云十余首,殊美瞻可翫,始见其工矣。不然,何以铨衡群彦,对扬厥弟者哉?。
又言: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其对曹植诗歌的推崇可见一斑。
也有些文学批评家对这种看法提出了质疑。王世贞《艺苑厄言》云:吾览锺记实《诗品》,折衷情文,裁量事代,可谓允矣。词亦奕奕发之。第所推源出于何者,恐未尽然。迈、凯、昉、约,滥居中品。至魏文不列乎上,曹公屈第乎下,尤为不公,少损连城之价。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中说:钟嵘莽许陈思以入室,取子桓此许篇制与相颉颃,则彼之为行尸视肉,宁顾问哉!又在卷下写到:曹子建铺排整饬,立阶级以赚人升堂,用此致诸趋赴之客,容易成名,伸纸挥毫,雷同一律。子桓精思逸韵,以绝人攀跻,故人不乐从,反为所掩。子建以是压倒阿兄,夺其名誉。实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耶?给予了曹丕很高的评价。王世贞和王夫子也成为反对扬植抑丕现象呼声最高的文评家。
第三类文评家认识到了扬植抑丕现象并对其原因有所论述。其史上第一人当属刘勰,他在《文心雕龙才略》篇提到: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之后,刘克庄、胡应麟、钟惺、谭元春、吴淇和王夫之等人都对扬植抑丕现象形成的原因多多少少有所论及。
综论古代文评家对二曹诗史地位的评价,扬植抑丕现象的发展和流变是二曹诗史地位发展和变化的表象。然而,诗人的诗史地位是由其诗歌价值所决定的。因此本文从诗歌文本出发,结合诗歌背景,对二人诗歌的题材内容与艺术表达,包括诗歌语言、意境、体制和诗思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比较。肯定曹植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特点,也承认前人对曹丕诗歌便娟婉约,能移人情的定性。但不认同子恒诗歌率皆鄙直如偶语的判断,更不能接受曹丕去植千里的评价。在此基础上,以环境、作者和接受者为基点,三维立体探究扬植抑丕现象形成的原因。政治环境风云变幻、个人命运沉浮不定,是二曹诗歌特质与风格形成的根源。古代文学批评家作为接受者,其美学主张和评价标准决定了他们对二曹诗歌及其诗史地位的论断;因人生体验而认同与之有情感共鸣的诗歌和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使他们由于怜弱心理而将诗歌架上了道德的法庭。而文化传统和接受维度左右着文评家对二曹诗歌及其诗史地位的批评。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相互交织,促使了扬植抑丕的诗史地位的形成。
目前的学术研究,三曹诗歌比较的研究成果甚多,但大部分侧重于曹操与曹植的比较,曹丕与曹操、曹植的比较处于被忽略的位置。这是由于:第一,曹操与曹植在风格上有较多的相似点,而曹丕与他二人的风格差异较大,可比性较小;第二,多数古代文学批评家对曹植的诗歌极为推崇,曹丕的诗歌相比之下容易被人忽视;第三,曹植的诗歌广为传颂,影响力比较大。本文的意义就在于尽量客观而全面地对曹丕、曹植的诗歌进行系统地比较,以此来重新审视二曹的诗歌美学价值及其诗史地位。并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专题05 解三角形(10类题型全归纳)-2025年高考数学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 VIP
- 加氢实操考试112.doc VIP
- 汽油加氢装置操工高级理论知识试卷.doc VIP
-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材《身边的物理学》.docx
- 日立电梯HPM(3-4MS)故障检测说明.pptx
-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版教案教学设计.docx
- 科技背景下蜜雪冰城如何用数据驱动决策提升业绩.docx VIP
- 湖北师范大学 826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2016年考研专业课真题.pdf VIP
- 蜜雪冰城数据驱动下的营销策略变革.docx VIP
- 机电安装工程合同标准版(业主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