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朱元璋的亲民思想
重庆科技学院(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No.12008
浅议朱元璋的亲
程军
民思想
摘要:分析朱元璋统治思想中的亲民思想及其根源.一方面察民情,重民利,惠民生,另一方面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在施政治国过程中有时矫枉过正,过于偏激.
关键词:朱元璋;恨官;仇富;亲民思想
中图分类号:K2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08)01-0152-02
作者简介:程军(1979-),男,安徽六安人,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810008)~J史系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史.
收稿日期:2007-05-10
安徽凤阳龙兴寺有幅对联生动的概括了明太祖朱元璋的
一
生: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风阳昔钟天子气.始为僧,继为
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朱元璋,明史载其出身寒微,世
代为农先世家沛,徙旬容,再徙泗州.自其父辈起始徙濠州
之钟离【l】.即今天的安徽省凤阳县境内.17岁时,父母长兄相
继死去.被迫于皇觉寺出家为僧.时元末天下大乱,栖身之处
复毁于兵燹.朱元璋投身于义军领袖郭子兴的军队.复杂的经
历使其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有较深刻的体会,对官僚豪富的贪
暴刻薄与为富不仁有一定的认识.很早就注意体察百姓生活
的疾苦,体恤百姓生存的艰辛,对下层人民含有一定的同情
心.初即帝位,曾回忆说:昔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
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间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
之.[21虽已贵为帝王,仍时时不忘起身田亩出身寒微,以
江左布衣~淮右布衣自居,其施政治国,也带有某种程度的
贫民情节和亲民思想.
一
,广察民情
史载朱元璋体恤下情敬民重民,尝言凡为治以安
民为本,民安则国安日.一次,在与翰林学士宋纳谈论读书时
说:朕每观《尚书》至敬授人时,尝叹敬天之事,后世中主犹能
知之,敬民之事则鲜知者.盖彼自谓崇高,谓民事皆我者,分所
当然,权威严日重而恩礼侵薄,所以然者,只为视民轻也.[31为
帝王后,朱元璋并非终年高高在上,深居皇宫内苑不出,而是
亲劳其力,努力创造并利用机会与民接触.洪武四年,朱元璋
定粮长之制.令专督其乡里赋税.并常输粮至京师,得到朱元
璋的召见,借机询问民情,了解民间状况.《明史-孝义郑濂传》
载,郑濂以粮长至京师,朱元璋以治家赖以长久之道问之,郑
濂道谨守祖训,不听妇言[11,颇受朱元璋的赞许.再洪武二十
五年秋七月,岢岚州学政吴从权,山阴教谕张恒至京师,朱元
璋问以民间疾苦,因回答说职再课上,民间事无所与.朱元
璋龙颜大怒,痛斥二人,远逐流边,并且榜示天下学校以为借
鉴.如此不仅体现了朱元璋与百姓的所谓水乳之欢,更重要
的是能及时了解全国各地的民生民情,使上下通达,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监督和促进地方官吏对国家政令的执行.
二,重视民利
洪武十八年,设养济院,令有司察民穷无告者,给屋舍衣
食;又设漏泽院葬贫民,天下府州县设义冢.十九年,设有司问
152
年高,贫民80以上,月给米5斤,酒3斗,肉5斤[51.有些做法
则因不合常情,不免令人称奇.《明史-食货志》载太祖籍天下
户口,置户帖,户籍,籍上户部,帖给之民.在朱元璋看来,事即
使利于国而无益于民也不得施行.洪武十五年,广平府吏王允
道请开元时磁州铁矿.朱元璋说朕闻王者使天下无遗贤,不
闻无遗利……无益于国,且重扰民『1],杖流王允道至岭南.又
山东临淄丞乞发山海之藏,以通宝路,也遭到贬黜.徐达下山
东时,近臣请开银矿,朱元璋皆不准.王允道等人本为国家社
稷着想而上书建策,即使有所偏颇,其初衷也是值得肯定的,
只因所请有扰民之嫌.便遭贬逐.可见朱元璋纳言用人,皆以
是否有利于民,是否重视民生为标准的.
三,惠泽民生
吴晗先生曾说:对农民吃饭穿衣问题的关切,从历史上
封建帝王加以比较,朱元璋是较为突出的.旧朱元璋在位期
间,不仅有诸多应阜民之财,息民之力12].救成功,害民
必速祸目的殷殷恤民之语,更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推行了许
多顺应民心,顾念苍生的政策和措施,对明代政治和社会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历代帝王相比,其亲民之诚和推行之力
是不多见的.洪武元年,朱元璋提出天下初定,百姓才力俱
困,譬由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掠其根,要在
安养生息之翻陆续颁布施行了一系列政策,收效颇丰.
(一)广修水利,劝课农桑
元至正十八年春,朱元璋以康茂才为营田使,修筑堤防,
专掌水利.洪武二十七年八月遣国子监生分行天下,督修水
利.越年冬,凡开塘堰40987处,浚河4162处,坡渠堤岸5048
处,水利兴修之效卓着.又朱元璋以为农桑,衣食之本也131,
于农事屡有诏谕.尤重经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