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笔记(完美版).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执业医师 目类别 比 科目 例 基础科 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 13% 目 学 专业科 内科学(含传染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 75% 目 精神病学 公共科 12%卫生法规、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 目 中医类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内容、 考试形式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审定颁布的 《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医师) 》为依据。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 师考试范围如下: 中医执业医师 1.中医学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 、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1.中医学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 、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1.中医学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 、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 学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药理学、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中医学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 、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 学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药理学、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传染病学 第一单元总论 一、感染过程 传染过程的三因素:病原体、人体、外环境 感染后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 ―― 最常见 显性感染 ―― 最易识别 病原携带状态 ―― 重要的传染源 潜伏性感染:人体与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排出病原体。 二、病原体的作用 发病的两个因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三、感染过程的免疫应答 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 2、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态反应 四、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患性 五、传染病的特征 1、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2、临床特征分期: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 潜伏期是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及诊断的参考。 3、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六、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分类:甲类 2 种,乙类 25 种,丙类 10 种 第二单元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1、甲肝( HAV ):属小 RNA 病毒秤嗜肝病毒 2、乙肝( HBV ):属嗜肝 DNA 病毒 3、丙肝( HCV ):单链 RNA 病毒 4、丁肝( HDV ):缺陷的单链 RNA 病毒 5、戊肝( HEV ):属杯状病毒 二、流行性 1、甲、戊型 传播途径:粪-口 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和亚临床感染者。发病前 2 周至发病后 2-3 周内有传染性。以发病 前后各 1 周的传染性最强。 2、乙、丙、丁型: 传播途径:输血;母婴;密切接触;性接触 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及病毒携带者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1、发病机制 甲肝 ―― 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肝组织炎症反应。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