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菜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城市与环境科学系一班 田方杰 20065080007
摘要:鲁菜的形成及其特点与山东的物产、气候、地理位置及人文环境有着深刻的联系,本文仅就此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鲁菜、物产、气候、饮食文化
1引言
鲁菜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北方菜,独特的风味又让它跻身于四大风味之列,到底是什么让其具有如此魅力?是自然?是社会?是民族?这所有的种种,只能用一个词概括: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又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他们对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我们就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加以探讨。
2自然地理环境对鲁菜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产、气候和地理位置,直接影响着鲁菜的形成、发展及其现状,这里只对物产、气候分开阐述,地理位置贯穿其中,不单独说明。
2.1自然环境制约作物类别从而影响食物特色
山东省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农业基础比较好,环境较优越,物产丰富,至今粮食、水产品的产量居全国第三,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水果产量居全国之首。丰富的物产,为鲁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资源,是鲁菜系得以形成的物质基础。同时,山东物产分布的差异,也造成了鲁菜内部的区分。
2.1.1
胶东菜源于福山、烟台、青岛,该区域临近大海,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海产品极为丰富,仅近海的鱼、虾就达二百种之多,此外还有数量可观的贝类、软体动物等,基于此胶东菜以烹制各种海产品见长,名贵海产梭子蟹、扇贝、海参、对虾、鲍鱼、牡蛎则被做成蟹黄鱼翅、芙蓉干贝、烧海参、烤大虾、扒原壳鲍鱼、炸蛎黄等名菜。[1]
2.1.2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部,北部平原地区沃野千里,南部为丘陵,水陆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盛产各种水果、蔬菜,因此济南菜具有鲁西风味,与胶东菜差别较大,菜中海产品极少,取而代之的是畜禽肉类、谷物和蔬菜等,原料的变换,使其注重火候,风格浓重、浑厚。
鲁西、鲁北则以济南为依托,立足于物产,形成了以禽蛋菜和豆制品为主要原料的素菜。[2]
物产的丰富造就了鲁菜,山东粮食产量高,酿造业发达,素有腌制酱菜的习惯,又盛产海盐,这些优势使鲁菜拥有丰富的调味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其形成和发展。
2.1气候的干湿影响鲁菜的口味
山东是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雨集中,雨热同期,冬春季干燥少雨。东部近海区域空气由海上吹至陆地,含盐量较大,对人体不利,沿海地带地形平坦,光照充足,适于晒盐;济南则处于山北,降水受限,且冬春季多风沙,所以鲁菜十分讲究汤的调制,胶东以鲜活的海味的原味取鲜,做成色清而鲜的清汤;济南素有“泉城”之称,就地取材,直接以泉煮汤,做成白而纯的奶汤,清鲜爽口。
山东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积温天数较多,生长期长,其作物产量较高,营养成份高,这间接上影响着鲁菜。
鲁菜是北方地区唯一的菜系与其自然条件直接相关。从气候上讲,内蒙古降水较少,气候干旱,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粮食产量不高,缺乏经济基础。而东北地区积温较少,古代开垦程度低,作物产量高但品种不丰,同时低温不利于酱菜的腌制和饭菜火候的掌握,古代多层防寒式房屋也存在火灾隐患,再加上当时东北居民主要是牧民,他们性格粗犷,也不可能形成独特的菜系。相比之下,只有物产丰富、气候适宜的山东,才能形成风格独特的名菜。
3人文地理环境对鲁菜的影响
地理环境影响饮食文化、古代政治和习俗,进而间接影响鲁菜,人文因素我们就从这三方面加以探讨。
3.1饮食文化对鲁菜的影响
地理环境间接影响文化,进而影响饮食,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国文化生成的地理环境及其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普遍到特殊,以更好地了解鲁菜。
在早期,文化受环境制约很大。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西北面是沙漠﹑草原和戈壁,东南面则是大海,中国文化的温床就在黄河流域,虽然这里土地较肥沃,但多风少雨,生存条件并不好,而且在发展过程中,此地区逐渐变得干旱,越来越不适合于农业生产,由于土壤及其他因素十分不利于农业生产,现实的苦难产生不了文化的浪漫,只能以强烈的现实主义思潮表现出来,绝对杜绝一切不实用的东西。[3][4]同时,孔子提出“仁者爱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始终奉行孔孟之道,文化也就以“仁”为核心,因为仁慈,中国实行多子继承制,财产析散,限制了商业的发展,派生出多子多福思想,也限制了远距离的迁徙,这与中国人安土重迁关系重大,于是中国很早就有了人口压力,在吃的方面不能够随心所欲,仅仅停留在养活人口的阶段,因而中国文化必须以其强烈的道德和禁欲特征贯穿其始终,这也直接影响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具体体现为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蔬菜,其中饭为主食,菜主要是助饭下咽,因为主食并不可口,这些因素促使中国烹饪的首要目的是装点饮食。许多西方人看来不可食用的物品,经过中国厨师的劳作,变得使人一见而食欲顿开。中国人食谱广泛,举凡能食者皆食,毫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