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2).pptVIP

高中历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雅斯贝尔斯(1883—1969)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那些没有实现超越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虽规模宏大,但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成为文化的化石。而这些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儒家文化创始人        ------孔子 名丘,字仲尼 公元前551-前479年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慷慨悲歌的人生历程 1.孔子生平介绍 3岁丧父 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 17岁丧母 基层工作 委吏 管理仓库仓库保管员 乘田 管理牛羊畜牧场场长 吹鼓手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思考:“鄙”、“贱”对孔子思想的影响?) 孔子周游列国图 探究问题: 1.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 2.孔子曾非常自信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他周游列国是否达到目的? 3.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15岁时,自学礼乐 30岁时,创办私学,收徒讲学 55岁时,周游列国 60多岁献身文教 从教:继续教授弟子 ;从学:整理古代文献 2.追求礼乐的一生 51岁至54岁从政失败 孔子73岁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69岁时,儿子孔鲤卒。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学成自立,但很多事情是到四十岁才明白,五十岁时,我知道万事都有天命,六十岁时,什么话都能够听进去,到了七十岁,就是随心所欲也不会超越法度和规矩了。”) ——《论语·为政》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这段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品质? 人生难免有些无可奈何的命定条件,但是只要立定志向就可以从自我认识走向自我成长的路途,亦即随着岁月而登上人生的更高境界。 二、开创儒家思想 1.产生背景 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 (经济、政治、思想) 违背周礼行为很多,人际关系紧张。 3.内容: 礼、仁、中庸 2.目的: 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 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克己复礼 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 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⑴“礼”的思想 ①含义: ②地位: ③实践: 方法: ④评价: “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 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国立身的基础 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 积极: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消极:孔子推崇、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奴隶社会规范制度。他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礼论》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

文档评论(0)

中小学PPT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小学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