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 连 水 产 学 院 学 报JO
大 连 水 产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 F DAL IAN F ISH ER IES UN IV ER S ITY
第 22 卷第 5 期
2 0 0 7年 1 0 月
Vo l. 22 No. 5
O c t . 2 0 0 7
·研究简报 ·
文章编号 : 1000 - 9957 ( 2007 ) 05 - 0392 - 05
东海区大黄鱼渔业资源及资源衰退原因分析
徐 开 达 ,
刘 子 藩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浙江 舟山 316100 )
摘要 : 根据近几年东海区渔业资源调查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 , 对东海区大黄鱼 Pseudosciaena crocea 的渔业
状况 、种群结构 、生殖特性及种群洄游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 , 由于 东海区大黄鱼渔业投入的捕捞力量和强度过大 , 已远远超过了大黄鱼资源的承受能力 , 大黄鱼资源量快速
衰减 , 过度捕捞使东海区在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已形不成大黄鱼渔汛 , 渔业部门虽然制订了许多资源保护
措施 , 但至今大黄鱼仍属东海区资源严重衰退的鱼种 ; 大黄鱼群体组成呈现低龄化 、小型化趋势 , 群体优 势年龄组和优势体长组分别由 20世纪 70年代的 4~7龄 ( 220~350 mm ) , 减小到 90年代以后的 1龄 ( 140
~160 mm ) , 且初次生殖年龄提前 。
关键词 : 东海区 ; 大黄鱼 ; 渔业资源 ; 种群结构 ; 洄游分布
中图分类号 : S93214
文献标识码 : A
大黄鱼 Pseudosciaena crocea 隶属鲈形目 、石首
鱼科 、黄鱼属 , 是我国近海最重要的传统经济鱼类 之一 。大黄鱼主要分布于东海 、黄海南部以及南海 的雷州半岛东侧 , 水深 80 m 以下的沿岸近海水域 。
20世纪 80年代以前 , 东海区大黄鱼产量一直占全 国大黄鱼总产量的 90 %以上 , 但随着捕捞强度和
捕捞力量的日益 加大 , 致使 渔 业资 源遭 到 严重 破 坏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 , 大黄鱼资源严重 衰败 , 近乎 “消声匿迹 ”。
1 捕捞力量和产量的变动状况
东海区的大黄鱼渔业历史悠久 。 1949 年以后 , 大黄鱼成为华东沿海群众渔业 的主 要捕 捞 对象 之 一 , 它与 小 黄鱼 、带鱼 、乌贼 一起 通 称 为 我 国 的 “四大渔产 ”。
捕捞大黄鱼的作业种类较多 , 群众渔业的围网
类 (机 帆 船 对 网 、围 缯 、中 小 对 网 等 ) 、张 网 类 (帆张网 、大 捕 、定 置 张 网 等 ) 是 主 要 的 作 业 形 式 。此外尚有流刺网类 (大黄鱼流网 ) 、钓业以及 机轮拖网等 , 但产 量 比重 不大 。除此 之外 , 20 世 纪 50年代后期和 60年代初期 , 浙江南部和福建近
海还两度兴起敲罟作业 。
大黄鱼的捕捞力量 ,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之前 以木帆船为主 。 1957 年以后 , 机帆船对网渔业兴
起 , 并发展成为捕捞大黄鱼的主要工具 。 1970 年
后东海区 机 帆船 增至 3 500 对以 上 , 1975 年 高 达
4 492对 , 20 世纪 80 年代 后逐 年 减少 。 1980 年 以 后随着大黄鱼资源的衰退 , 沿岸近海产卵场大黄鱼 渔汛消失 , 机帆船和机轮拖网只偶尔有所捕获 。 20 世纪 90年代中期 , 东海区大黄鱼产量呈增加趋势 ,
产量为 5 500 ~10 500 t。最近几年 , 在大 、小黄鱼 幼鱼渔获物中 , 前者幼鱼比例也有增长迹象 。
1971 ~2002年东海区大黄鱼的年产量见图 1。
20世纪 50~60 年代 , 东海区大黄鱼生产作业范围 一般限于吕泗渔场 、浙江岱衢洋 、大目洋和猫头洋
及福建沿岸产卵场 , 产量为 510 ~1916 万 t, 渔期 在 4~6月 , 称为夏汛 , 作业天数为 20 ~40 d, 其 产量约占大黄鱼年产量的 80 % ; 秋季 9 ~10 月有 一定数量鱼群洄游到浅海产卵场产卵 , 此期间也有 部分 渔 船 投 入 生 产 , 但 捕 捞 量 不 高 , 称 为 “秋
汛 ”。 20世纪 60 年代后期 , 随着渔船功率的增大 , 助渔设备和捕捞技术的改善 , 每年从 2 月起就在大 黄鱼产卵场外迎捕产卵大黄鱼和补充群体 ; 70 年 代初 , 国营渔轮首先在江外 、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