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总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皋兰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总结 皋兰县辖区属陇西黄土高原,山川相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拨2445米,最低1411米,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2℃,年均降水量266毫米,年均蒸发量1660毫米,年均日照2768小时,无霜期144天。全县耕地面积43.6万亩,其中水浇地21.11万亩,人均1.4亩。草地面积253万亩,林地面积14万亩。近几年来,我县在发展特色农业过程中,认真审视县情,分析研究市场形势,确立了发展中药材产业、调整农业结构的思路,通过了强化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使这一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壮大,现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强化领导,扎实实施,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我县中药材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几年,随着中药材市场销售情况看好、价格上扬,不少农民开始小批量种植中药材,我们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经过综合多方面的情况,认真分析,选准了发展壮大这一特色产业。县乡两级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发展规划和措施,使这一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今年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由去年的0.2万亩增加到0.8万亩。其中黄姜由试种的15亩增加到3.1万亩,柴胡由150亩增加到2.5万亩。城关镇、寺坪镇在发展中药材产业过程中,通过制定实施脱产干部志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面积落实、生产资金措施、生产技术指导和销售以黄姜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现在仅黄姜种植面积就达1.8万亩,成为强镇、富村富民的一大支柱产业。 ——培育龙头,带动发展,种植结构日趋优化。在发展这一产业上,我们在运用行政手段抓好启动生产的同时,把培育中药材龙头企业放在突出位置,形成龙头企业 + 基地 + 农户的模式,通过4年来培育,全县出现了正泰药业、天鹏科技、荆山药业和金叶等9家中药材加工和营销企业。这些龙头公司成为市场和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凭借市场信息,带动农户调整,优化种植结构。2002年与1999年相比,种植品种由67个减少到10个,尤其市场走俏的黄姜、柴胡、天麻三个品种的主导地位日益凸现。与此同时,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逐渐形成了以龙头公司为依托的连片集中生产区域,目前形成了寺坪、过渡湾、城关镇为主的黄姜产业区,以马桥为主柴胡生产区,以两峪、马良、歇马为主的天麻生产区。 ——培植典型,辐射带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由于科技水平落后,导致生产成本较高,经济效率较低,影响中药材产业发展,在这一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多种方式建设示范样板,以点带面,促进生产水平快速提高,各个乡镇都围绕本镇范围内的主导产业,多种形式办起了各类示范,有效提高了中药材的效益,亩产收入1999年的1900元增加到今年的4500元,尤其是通过多方争取,省科技厅将马桥列为全省唯一的一个北柴胡GAP试验种植基地,高标准建设北柴胡基地1.5万亩,并取得大棚育苗成功,初步建立起了一套良好浸种、催芽、大棚育苗方法,解决了大面积人工种植的难题,又大大缩短了柴胡的生产周期,使柴胡的种植效益与原来相比翻了两番。 我县在建设中药材产业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客观的分析目前的现状,深刻查找问题的根源,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认识程度还不够高。我县中药材种植历史虽然比较长,但由于在二十世纪七、八年代发展过程中,遭受了较大挫折,不少人对此仍心有余悸。基层干群对发展中药材产业还持谨慎的态度。尽管种植中药材收益要远远高于种粮食的收入,但大部分农户仍不愿放弃粮食生产而全部种植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的土地也大部分都是二、三等地或荒田。大部分基层干部也对此持默许态度,以致于面积上难以大突破,制约龙头公司的发展壮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我县的天鹏、金叶、享达等皂素生产企业因缺乏加工原料只能处于半生产状态。 其次,科技水平低下。科技对我县中药材产业的贡献率只有30%—40%,而种植水平处高产区域达50%—60%。我县中药材产业从生产到加工、储运、技术都相对落后,以致于生产成本高、附加值低、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制约着生产规模扩张、批量产业的形成积集化生产程度提高。尤其是天麻生产上,由于广大农户对这项生产技术缺乏掌握,以致于农户种植成功率不高,不少农户因此亏本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优良的生产环境难以发挥优势,生产规模和效益长期徘徊不前。 再则,缺乏科学的行业发展规划。目前,全县的中药材产业虽然得到了很大发展,形成较为合理的生产布局和品种种植结构。但总体来说,目前大部分还处于自发、盲目和无序状态,缺乏科学的中药材发展规划,除已形成规模的寺坪、马桥等镇以外,大部分乡镇的农户对种植什么药材感到很盲然,在各种信息的诱导下,这户种桔梗,那户种青莲,还有的农户搞多样种植,这样既使产品形不成批量,也使科技难以渗入,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难以提高,生产效益较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