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建构理论 质的研究对“理论”的理解:小理论、实质理论、地方性知识 不同理论之间的对话: 前人的理论 研究者的理论 资料呈现的理论 建构理论的步骤举例(见第200页) 7、 撰写研究报告 写作是思考 写作是特权,写文化 写作的风格转变 现实主义的故事 忏悔的故事 印象的故事 规范的故事 联合讲述的故事 写作方法举例(范梅南《教学机智?) 主题化(如“教学机智”的结构:机智的构成、教学机智的表现、作用、价值表现形式、意义等,见第218页) 分析法(故事重构,描述并揭示关系) 例证法(通过各种形式呈现本质的不同变式) 注解法(与现有理论进行对话) 存在论方法(时间性、空间性、实体性、相关性等) 创造文本 8、研究质量的检测 1、效度问题(可靠性、可信度) 2、信度问题(可重复性) 3、推广度问题(可推广度) 4、伦理道德问题(自愿原则、保密 原则、回报原则、保持关系原则) 强调: 研究方法不能纸上谈兵,需要在“做中学” 提示: 如希望继续学习,可参考如下专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 《在行动中学做质的研究》 《如何成为质的研究者》 《聆听与倾诉——质的研究应用论文集》 《旅居者与外国人》 THE END 代表性:强度和密度不等于代表性 比较:样本太小无法比较(如:三个拥有不同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的学生) 3、反思研究关系 自己与对方是什么关系? 这种关系将如何影响到自己的研究? 自己打算怎么办? 研究者个人因素对研究的影响 生理和社会特征: 性别 年龄 文化背景、种族 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 个性特点、形象整饰 研究者的个人倾向 研究者的角色意识(学习者、鼓动者、研究者) 研究者看问题的视角 研究者的个人经历 研究关系对研究的影响 局内人与局外人 公开与隐蔽 熟人与生人 参与者与非参与者 双方的相对权力地位 高:对方比研究者地位高 中:对方与研究者地位相等 低:对方比研究者地位低 研究者应该怎么办? 4、进入现场 准备工作: ——了解当地情况:权力结构、信念、习俗/行为规范 ——预调查 ——开介绍信/写盲信 ——练习自我介绍和对研究项目的介绍 确定与接触“守门员” 守门员的类型: 合法的(正式的、非正式的) 不合法/自我任命的 守门员与研究是什么关系? 守门员在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 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接触守门员比较合适? 进入现场的方式 隐蔽地进入 逐步暴露式 完全暴露式 制约进入方式的因素: 研究场所:封闭型、开放型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熟人、生人 接触研究对象的方式 四C原则:关系、交流、礼貌、合作 对研究者素质的要求:机敏、灵活、即兴 精心选择进入的方式 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 进入失败怎么办? 如何保持良好的关系? 5、收集资料的方法1)如何作访谈? 访谈的作用 访谈的类型 设计访谈提纲 访谈问题的类型与作用 访谈中的倾听 访谈中的回应 访谈的作用 了解被访者的所思所想(看法,意义建构) 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回忆是重构) 了解被访者的行为表现(需要与观察相关检验) 与受访者建立关系 让受访者的声音表达出来(赋权) 访谈的类型 结构:开放、半开放、封闭 正式程度:正式、非正式 接触方式:直接、间接 受访人数:个别、集体 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访谈时间 访谈地点 自愿原则 保密原则 录象与否 设计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设计的思路:研究现象——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可行性)——概念框架 访谈问题不同于研究问题 访谈提纲需要简洁、明了 访谈提纲主要起提示的作用 访谈既需要事先设计,又需要灵活性、应变 访谈提纲需要不断修改 访谈中的提问 三类问题之间的关系 ——研究问题 ——访谈提纲中的问题 ——实际访谈时提的问题 如何完成每一步的转化? 访谈问题的类型与作用 开放型问题与封闭型问题 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 清晰问题与含混问题 注意: 适时追问 自然过渡 访谈中的倾听 听的方式 行为层面的听(表面的听、消极的听、积极关注的听) 认知层面的听(强加的听、接受的听、建构的听) 情感层面的听(无感情的听、有感情的听、共情的听) 倾听的原则: 不轻易打断对方 容忍沉默 访谈中的回应 回应的类型和作用 认可 重复、重组和总结 自我暴露 应该避免的回应方式 论说 评价 特 别 注 意 如何既让对方自由畅谈,同时能将对方的思路定位在自己的研究框架内? 如何真正了解和理解对方? 真诚 + 关注 + 敏锐 智力上的挑战不等于态度上的挑衅 如何做到“聪明的(智慧的)无知”? 其他注意事项 如何录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