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复习生物.ppt

  1. 1、本文档共1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内环境的范围 内环境概念的解析 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细胞外液是相对于动物和人的细胞内液提出的。因此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 。 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外液三者成分的主要区别: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其主要区别是: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人体血浆的PH值为7.35~7.45,血浆酸碱度的稳定与HCO3-、HPO4 2-等离子有关。 温 度:人体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稳态维持的主要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水平衡调节 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去除顶端优势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裸 岩 阶 段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春天多雨影响苹果授粉,果农如何补救?得到的苹果有何特点 2、如果向日葵授粉受影响,能否利用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加以补救? 3、获得无子果实操作注意? 4.农业中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措施? 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否;向日葵需要收获种子 无子果实 开花前去雄→套袋→开花后在雌蕊柱头上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套袋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保留芽或幼叶 一、种群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概括 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数量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决定 影响 预测 影响 影响 出生率、死亡率 直接决定 出生率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2)适用范围: (3)取样方法: 多用于植物、活动 范围小的动物 等距取样法 讨论1、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讨论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2.标志重捕法: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可得,N= M(标志数) m(重捕中标志数) n(重捕个体数) N:M=n:m, 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适用范围: 种群数量=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 估算(取样调查) 估算方法: 不运动(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 逐个计数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 (3)性别比例的应用:控制虫害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相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出生率降低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 J ”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1、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2、种群 “ J ”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 Nt=N0 λt 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例] 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P67 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