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哲学视阈下陈荣捷中国哲学典籍外译路径研究.docxVIP

比较哲学视阈下陈荣捷中国哲学典籍外译路径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比较哲学视阈下陈荣捷中国哲学典籍外 译路径研究 费周瑛辛红娟 宁波大学 摘要: 作为美国第一位华人哲学家,陈荣捷毕生专注于向英语世界弘扬屮国哲学。他在 翻译中国哲学文献时恪守“有词必释,有名必传,有引必溯其源”的原则,将 自己对中国哲学的精准理解与翻译融为一体,立足比较哲学,强调处于两种界 质文化的哲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系,竭力避免用西方哲学的理论框架去理解 中国哲学。本文着意探讨陈荣捷向世界传播中国哲学典籍的比较哲学路径,分析 其译研结合的哲学典籍外译路径对当下屮国学术话语海外构建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陈荣捷;中国哲学;典籍;比较哲学; 作者简介:费周瑛,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硕丄-牛,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辛红娟,宁波人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理 论、典籍英译。 收稿日期:2017-04-10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YY025) Received: 2017-04-10 陈荣捷(Wing-tsit Chan) 1901年8月18日生于中国广东南部城市开平,就读 广州基督教学院(今岭南大学),获学士学位。1924年,陈荣捷赴哈佛大学攻 读研究生课程,接受佩睿(Ralph Perry)、威廉?欧内斯特?霍克(William Ernest Hocking)和詹姆斯?霍顿?伍兹(James Hanghton Woods)等哲学名家 的系统学术训练,以《庄子哲学》的毕业论文获哈佛大学哲学傅上学位。1937 后的六十余年,陈荣捷始终专注于中国哲学经典的英译与海外弘扬事业。20世 纪50年代伊始,他开始担任夏威夷大学《东四方哲学》编辑和《中国哲学研究》 顾问,先后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亚洲研究与比较哲学学会会 长、北美华裔学人协会副会长等。因其在中国哲学传播领域的突出贡献,陈荣捷 被国外汉学界尊为“北美大陆的儒家拓荒者”和“把东方哲学文化思想最为完 备地介绍到西方的中国大儒”。 年,他接受夏威夷人学邀请赴檀香山任教 年, 他接受夏威夷人学邀请赴檀香山任教, 自此开始国外弘扬中国哲学之路。随 一、翻译与研究:陈荣捷中国哲学海外弘扬之道 陈荣捷将自己在国外弘扬屮国哲学的历程分为四个时期,第一阶段是1935年至 1962年,正值二战及二战后,也是中国典籍外译最低迷的时期,但陈荣捷仍然 迎难而上,比较系统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哲学;第二阶段是1962年至1972年,也 是陈荣捷进行大量翻译实践的关键阶段,译著的范围上至四书五经下至宋明理 学,涵盖范围之广令人叹服;第三阶段是1972年至1982年,在前两个阶段的铺 垫Z下,英语世界读者已经对屮国哲学思想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陈荣捷开始 致力于深入研究中国哲学思想的内涵,向世界传达精妙的中国哲学思想;第四阶 段为1982年以后,陈荣捷迎来其学术生涯的巅峰,他在朱子学研究上所花的心 血从大量的朱子学著作中可见一斑(韦政通,1994:135) o 从赴夏威夷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和中国文明课程开始,陈荣捷毕生专注于在西方 研究、弘扬中国哲学,不断发表论文、出版译著,力图还原曾遭历史阴翳遮蔽而 变形的中国哲学形象。陈荣捷深谙文本翻译对于思想传播的重耍性,矢志不移地 开展中国古代哲学资料的英文翻译工作。陈译中国哲学文献中产生较大反响的是 明代王阳明的《传习录》和南宋朱熹、吕祖谦编《近思录》。1963年,哥伦比 亚大学出版社出版陈荣捷《传习录》新译本(Instructions fo Practical Living and other Neo-Confucian Writings b Wang Yang-Ming),内含概论、《传习 录》全篇以及涉及《大学问》和政治社会的公文七篇,如《南赣乡约》。四年后, 陈荣捷乂出版了自己翻译的朱熹与吕祖谦合编的《近思录》。 虽说对儒学的研究是陈荣捷的毕牛所好,但作为一名涉猎广泛的学者,他并不 忽略其他的中国哲学典籍。陈荣捷的《道德经》译本原是上述《中国哲学资料书》 四十三章屮的一章,题名为《老子的自然Z道》(The Natural Weiy of Lao Tzu)。 同年印发单行本,题名为《老子之道:对〈道德经〉的翻译和研究》(The Way of Lao Tzu, A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Tao-te-Ching)。在《老子的自然之道》 导言中,陈荣捷曾指出《道德经》文体艰深晦涩,翻译或注释时非常难以下手 (陈荣捷,2006:137)。因此,学界推测,陈荣捷翻译《道德经》的初衷是为读 者提供一个更全面、更能传达道家核心思想的译本。(刘敬国,2000:138) 与其说陈荣捷是翻译家,不如说他是以翻译为工具进行研究的哲学家。自20世 纪60年代起,陈荣捷专注于新儒学及朱熹的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