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讲义课件.ppt

体格检查讲义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胆囊触痛征:又称墨菲(Murphy)征: *   左手掌放在病人的右肋缘部,将拇指放在腹直肌缘与肋弓交界处(胆囊点)。首先用拇指中度压力按压腹壁,然后让病人深呼吸。当深吸气时,膈肌下降,使肿大的胆囊碰到触诊的拇指,因疼痛而突然屏气,称墨菲。   征阳性,见于急性胆囊炎。 7 神经系统  7.1 肌力的定义及分级 * 肌力:肌肉在运动时最大的收缩力 六级分级法:   0级:无收缩(完全瘫痪)   1级:有肌收缩而无肢体运动   2级:有运动而不能抬离床面(不抗引力)   3级:能抬离床面而无抵抗力(不抗阻力)   4级:抵抗力比正常差   5级:正常 临床意义 *   根据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可以称为完全性瘫痪、不完全性瘫痪(轻瘫)。   不同部位的瘫痪: 偏瘫:一侧上下肢体瘫痪,常伴同侧脑神经损伤 见于颅内病变、脑卒中 单瘫:单一肢体瘫痪,见于脊髓灰质炎 截瘫:双侧下肢瘫痪,脊髓横贯伤 交叉瘫:一侧脑神经损害所致的同侧周围性脑神经麻 痹及对侧肢体中枢性偏瘫 不随意运动 *   由随意肌不自主地收缩所发生的一些无目的的异常动作,由锥体外系损害所致。 1.震颤: 两组拮抗肌交替收缩→肢体摆动   静止性震颤:静止时发生,运动时可减轻,睡眠时消失,并常伴有肌张力增高,见于Parkinson disease   动作性震颤:动作时出现,愈近目的愈明显,见于小脑疾患,慢性肝病   老年性震颤:静止时发生,不伴有肌张力增高,发生于老年人,表现于点头或手抖 * 2.舞蹈样运动   肢体大关节的快速、无目的、不对称的运动,类似舞蹈。多见于儿童脑风湿病变。 其他   手足徐动:见于脑性瘫痪,肝豆状核变性。   手足搐搦:见于低钙和碱中毒。   摸空症:见于高热、脑卒中、肝昏迷病人。 * 指鼻试验:   先慢后快,先睁眼后闭眼反复进行。 表现:   同侧指鼻不准 -- 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半球病变)   睁眼准确   闭眼障碍 -- 感觉性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检查方法 * 指鼻试验: * 跟-膝-胫试验   动作不准不稳--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损害)   闭眼动作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 * 闭目难立征: 睁眼闭目 均摇晃 --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损害) 闭眼摇晃 睁眼站稳 --感觉性共济失调 7.2 感觉功能 * 痛觉   患者闭目用大头针剌皮肤。   描述:类型(正常、过敏、减退、消失)和范围 (脊髓丘脑侧束病变) 温度觉   热水(40-50℃)、冷水(5-10℃)测试。   温度障碍:脊髓丘脑侧束损伤   (脊髓丘脑侧束病变) 浅感觉检查 * 触觉   棉签轻触皮肤、粘膜。 触觉障碍:   后索病损 * 二、深感觉检查 关节觉   被检者闭目,检查者上下移动被检者足趾或手趾,令其说出方向。   关节觉觉障碍见于后索病变 * 震动觉   用震动的音叉柄置于骨突起处,令其感受震动(感受时间、对称性)   障碍者见于后索病变 * 三、复合感觉检查 需大脑综合分析判断—皮质感觉 皮肤定位觉 皮质病变 * 额叶疾患 两点辨别感觉(two point tactile discrimination) * 体表图形觉 丘脑水平以上 形体觉 皮质病变 7.3 神经反射 * 一、浅反射Superficial reflex   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的反应 角膜反射 Corneal reflex 细棉签毛→角膜外缘→闭眼→直接角膜反射         对侧闭眼→间接角膜反射  传入N: 三叉神经眼支  传出N: 面神经  三叉神经病变:被检侧直接与间接均消失  面神经病变:被检侧直接反射消失        间接反射存在 * 腹壁反射   钝头竹签→由外向内轻划皮肤→局部腹肌收缩 反射中枢: 上部:胸髓 7—8 节 中部:胸髓 9—1 0 节 下部:胸髓1 1—1 2节 双侧均消失见于昏迷或急腹症患者 单侧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变 提睾反射   钝头竹签→由下向上→睾丸上提 反射中枢: 腰髓1—2节   一侧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病损 * 二.深反射 deep reflex   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通过深部感觉器完成 肱二头肌反射   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腱处 → 叩击拇指 → 肱二头肌收缩 → 前臂屈曲

文档评论(0)

benzei244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建筑工程师持证人

没啥好说的额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0月16日上传了建筑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