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过秦论》导学 学生版.doc免费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过秦论 贾谊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②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了解文中议论和记叙的关系;③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词的一词多义、八个通假字、三种古汉语特殊句式;④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2.能力目标: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领会作者从史实的对比中引出结论的方法及写作意图、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2.难点:本文中记叙与议论的关系和省略、活用、一词多义等。 【自主收获】 一.认识作者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著名的文学家。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二.了解背景 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西汉初年,经历春秋战国楚汉战争50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社会现实而主张实行“仁政”的,给百姓以休养的机会,以求经济大发展,社会的稳定。 三、积累字词 1.正字音 (1)单音字 崤( )函 窥( )视 囊( )括 膏腴( ) 箭镞( ) 鞭笞( )??? 藩( )篱?? 锋镝( ) 瓮牖( )? 黔( )首 蹑( )足 绳枢( ) 迁徙( ) 赢( )粮 谪戍( ) 逡巡( ) 贿赂( ) 履( )行 (2)多音字 孝公既没( ) 召滑( )俯首系( )颈???? 践华为城( ) 劲弩( )?不及中人( )? 墨翟( ) 蹑足行伍( ) 将数百之众( ) 度长絜大( ) 量力( )?万乘之势( )? 朝同列( )????一夫作难( ) 2.辨字形 崤( ) 镞( ) 笞( ) 肴( ) 簇( ) 冶( ) 镝( ) 蹑( ) 枢( ) 谪( ) 慑( ) 怄( ) 逡( ) 徙( ) 赂( ) 竣( ) 陡( ) 络( ) 惋( ) 缜( ) 蕴( ) 婉( ) 嗔( ) 愠( ) 3.积累词语 心猿意马:形心神不定,变化无常。 心慌意乱:心神惊慌,忙乱。 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后指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也形容来人或事情繁多,接待应付不过来。对象是相对运动的人、事、物。 余音绕梁:形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 回肠荡气:形作品或表演非常动人,耐人寻味。 众口铄金: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杯,喻人人称赞。 开源节流:喻经济上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四.积名句 ①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 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③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率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④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⑤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⑥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合作探究】 一.熟悉课文 反复诵读课文,背诵3-5段,理清行文思路。 二.文本分析 1. 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2、提问: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第四段写了强秦的灭亡。“陈涉起义,天下响应”有哪几方面的铺叙呢?选文中语句回答。用意何在? 三.阅读鉴

文档评论(0)

剑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