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5)两条等高线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平距。等高线间平距的大小与地面坡度的大小成反比。在同一等高距的情况下,如果地面坡度愈小,则等高线在图上的平距愈大;反之,如果地面坡度愈大,则等高线在图上的干距愈小。换句话说,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就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就稀。 (6)等高线穿过河流时,应在将近河岸处渐渐折向上游,交于河岸线上中断,再从彼岸逐渐折向下游。 第八节、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表示 * * 三、地貌的基本形态与等高线图形 地貌的形态千差万别,多种多样,按其形态和规模可分为:平原、丘陵、高原、高山、盆地。就每一个局部地貌的基本形态来说,一般是由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凹地和山坡等组成。 (一)山顶 山顶是山体的最高部位,等高线呈小的闭合曲线。按山顶的外形特征可分为尖顶、圆顶和平顶三种。尖山顶的等高线是由山顶向山脚,逐渐变稀;圆山顶的等高线是由山顶向山脚,逐渐变密;平山顶的等高线是顶部比较宽阔,向下骤然变密。 第八节、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表示 * * * * (二)山脊 山脊是山体延伸的最高棱线,山脊的等高线坡向下坡方向凸出,两侧基本对称,山脊的等高线疏密反映了山脊纵横断面的坡度变化;山脊等高线的尖圆程度反映了山脊横断面的形状。山脊的形状可分尖山脊、圆山脊、台阶状山脊三种。它们都可通过等高线的弯曲程度表现出来。尖山脊的等高线依山脊延伸方向呈尖角状;园山脊的等高线依山脊延伸方向呈园弧形;台阶状山脊的等高线依山脊延伸方向呈疏密不同的方形。 第八节、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表示 * * * * (三)山谷 山谷是两山脊之间的低凹部分。对山脊而言,它是山地中呈线状延伸的负向地形。山谷等高线表示的特点与山脊等高线所表示的相反,是以山顶为准向上坡突出。山谷的形状也可分为尖底谷、圆底谷和平底谷。 第八节、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表示 * * * * (四)鞍部 鞍部属于山脊上的一个特殊部分,是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地方。鞍部可分为窄短、窄长和平宽鞍部。鞍部往往是山区道路通过的地方,有重要的方位作用。描绘等高线时要注意鞍部的中心位于分水线的最低位置上。 第八节、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表示 * * * * (五)凹地 凹地是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其等高线特点与山顶相似,但其高低相反,即外圈的等高线高于内圈的等高线。表示凹地的等高线,一定要加绘示坡线,以便与山头相区别 。 第八节、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表示 * * (六)山坡 山坡是构成各种地貌的坡面(倾斜面)。斜坡的特点和类型是通过等高线间的图上间距来体现的。山地的坡形概括起来分为四种:等齐坡、凸形坡、凹形坡和阶状坡 。 1.等齐坡:斜坡面的坡高均匀一致,断面图呈直线形。等高线间隔大致相等。 2.凸形坡:斜坡的坡度是上缓下陡,断面图呈凸形。等高线间的间隔自上而下由稀变密。 3.凹形坡:斜坡的坡度是上陡下缓,断面图呈凹形。等高线间的间隔自上而下由密变稀。 4.阶状坡。斜坡的坡度陡缓相间,断面图呈阶梯状,等高线疏密相间,陡坡密,缓坡稀。 第八节、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表示 * * * * 四、地貌的结构线和特征点 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是很复杂的,从几何观点来分析,把每一局部地貌设想成其为一多面体,顶部和侧面是由许多不同倾斜方向和不同大小的面而组成。如将各面相交的棱线、各棱的起止点及转折点的高度和平面位置确定了,就可控制住局部地貌的形态。测绘地貌就是先将有特征的线和点测绘下来,便可得到地貌整个骨干的基本轮廓,按等高线的性质,再对照实际情况就能描绘出等高线。所以说结构线和特征点是地貌的骨架,对局部地貌起着形态的控制作用。 第八节、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表示 * * (一)结构线(地性线) 结构线包括:山脊线、山谷线、倾斜变换线和最大倾斜线。 1.山脊线。又称分水线,它是两相对斜坡面在最高处的交线,即山脊上最高点连线,雨水由此处分向两斜坡流去。在等高线图上,山脊线是山脊等高线转弯点的连线。 2.山谷线。又称合水线,它是两相反斜坡面在最低处的交线,即谷底最低点的连线,雨水从两斜坡面流下汇流此处。在等高线图上,山谷线是山谷等高线转弯点的连线。 第八节、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表示 * * 3.倾斜变换线。是两个坡度不同的斜坡面交线,即斜坡不同的斜坡面交线,即斜坡的坡度在此线的上下发生了变化。在图上可取等高线稀密发生变化之处来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共27张PPT)(内嵌音频+视频).pptx VIP
- 第四章:as-ad模型习题&答案.doc VIP
- 牙周病治疗翻瓣术.ppt VIP
- 《OSI参考模型体系》课件.ppt VIP
- 2025年牙周病治疗翻瓣术.pptx VIP
- GB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 VIP
- 2025年陕西省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 线路板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docx
- 第一章 1.中融-隆晟1号结构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优先A12信托计划说明书.pdf VIP
- 2025-2030中国六氟磷酸锂(LiPF6)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研究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