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宋元时期的史学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重视社会经济    《通典·食货》共七卷,不足全书1/20,而《通考》将“食货”分为八考,占全书类目的1/3,共27卷。而《通典·礼》为100卷,《通考》为60卷。 《通考》在经济方面的内容大为增加,而礼的份量减少很多。这表明马端临认识到社会经济对国家统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宋元时期的史学3. 谢谢 四、《资治通鉴》的影响 《通鉴》问世后,史家群起效法,作了大量模仿续补的工作。  A、如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1063卷,其书仿《通鉴》体例,记北宋之事(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钦宗靖康二年(1127)共168年)。   B、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00卷:该书与李焘《长编》相衔接,专记南宋高宗朝史事(高宗建炎元年(1127)—绍兴三十二年(1162))共36年史事。   C、清毕沅《续资治通鉴》220卷:上接《通鉴》,下迄元代,为编年体的宋、辽、金、元史。 五、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 胡三省(1230—1302),字身之,浙江宁海人,宋末元初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与文天祥、陆秀夫同榜。做到吉州泰和县(江西泰和)等县县尉。后任扬州江都丞、江陵县令、怀宁县令。改任寿春府学教授,以《通鉴》教授子弟。元军攻下临安后,他避难新昌县。在此次战乱中,他多年心血积累的书稿《通鉴注》全部散失,南宋灭亡后,他隐居不仕,全力投入《通鉴》注释。先后耗时三十年,直到他73岁逝世。 《元史》没有为他立传,民国初年修《新元史》,只替他补了一篇只有53字的传文,附在《儒林传》马端临传后。直到抗日战争期间,陈垣先生撰《通鉴胡注表微》,对胡注内容进行了分析阐发,特别是对他的爱国思想进行了表彰。 胡注内容:①关于文字方面的注释:如字音、文义、名物、典故、地理等方面的注释;②辨正前人注释之误;③考辨史事记载上的错误;④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第五节 郑樵和《通志》 一、郑樵生平 二、《通志》的体例和内容 三、郑樵的史学思想 四、郑樵的历史文献学主张 一、郑樵生平 郑樵(1104——1162),字渔仲,号夹漈。南宋兴化军莆田人。16岁时,其父病逝。从此谢绝人事,不应科举,到夹漈山造草屋三间,专心读书。“困穷之极,厨无烟火,而诵记不绝”。(《夹漈遗稿》下)因“家贫无文籍”,往往“闻人家有书,直造其门求读,不问其容否,读已则罢”。     他在夹漈山中住了三十年,对各种学问做了有计划、有系统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分门别类,撰成专著。他自称十年为经旨之学,三年为礼乐之学,五、六年为天 文、地理、虫鱼、草木之学,八、九年为讨论之学(见《献皇帝书》)。三十年的研究,为他编撰《通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宗绍兴十八年(1149),他把历年著作缮写一分,徒步二千里,到临安献给高宗,高宗诏令送秘书省收藏。从此名声远扬,前来问学者多达200余人。绍兴 二十八年(1159),授予九品的右迪功郎,让他去“主管兵部架阁文字”,不久被弹劾,归山。绍兴三十一年(1161)抄送《通志》呈献高宗,高宗诏除枢密院编修。次年病逝。    一生著作有84种,1000多卷。留传下来的只有《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等。 二、《通志》的内容及其评价 《通志》是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仿《史记》而作。全书共200卷,500多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载记、年谱、略六门。(改“书”为“略”,改表称“谱”)其中“二十略”(氏族、六书、七音、天文、地理、都邑、职官、刑法、食货、艺文、校雠等)是全书的精华。 《通志》 的编纂在史书体裁上的发展: 1、把《表》提到相当高的地位。 2、从致用的角度,重视史志。 史者,国之大典也;而当职之人,不知留意于宪章,徒相尚于言语;正犹当家之妇,不事餐飱,专鼓唇舌,纵然得胜,岂能肥家?此臣所深耻也。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 氏族略6卷,六书略5卷,七音略2卷,天文略2卷,地理略1卷,都邑略1卷,谥略1卷,器服略2卷,乐略2卷,艺文略8卷,校雠略1卷,图谱略1卷,金石略1卷,灾祥略1卷,昆虫草木略2卷,凡十五略36卷,出自胸臆,不涉汉唐诸儒议论。其他礼略4卷,职官略7卷,选举略2卷,刑法略1卷,食货略2卷,共五略16卷,虽本前人之典,亦非诸史之文也,二十略皆自有所得,不用旧史之文。 《宋史·郑樵传》:“樵好为考证伦类之学,成书虽多,大抵博学而寡要”。 3、纪传篇目的重新安排。 《通志》纪传部分在全书中篇幅最多,与《谱》、《略》相比,其未可人意。其中材料几乎全是移录旧史相关内容。由于所据各正史著作水平不一,见解各异,郑樵将其稍加删削,连缀在一起,很不统一。不过, 对《通志》纪传不能一概否定。从材料上说,他增补了《三皇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