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的检测.doc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的检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的检测 YLNB 3.1 方法一: 1. 引用依据:GB/T4789.2-2003 2. 术语和定义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处理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营养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检样中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本方法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的生长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要求,故难以生长。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的繁殖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3. 仪器及器材 3.1 恒温培养箱:36±1℃; 3.2 冰箱:0~4℃; 3.3 恒温水浴锅:46±1℃; 3.4 天平; 3.5 电炉; 3.6 灭菌吸管; 3.7 灭菌广口瓶或三角瓶:容量为500ml; 3.8 玻璃珠:直径5mm; 3.9 灭菌平皿:直径约90mm; 3.10 灭菌试管; 3.11 放大镜; 3.12 菌落计数器; 3.13 酒精灯; 3.14 均质器或乳钵; 3.15 试管架; 3.16 灭菌刀或剪子; 3.17 灭菌镊子。 4. 培养基和试剂 4.1 营养琼脂培养基; 4.2 生理盐水; 4.3 75%乙醇溶液。 5. 检验程序 检样做成几个适当倍数的稀释液 检样 做成几个适当倍数的稀释液 报 告 菌落计数 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各以1ml分别加入灭菌平皿中 每个皿内加入适量营养琼脂 36±1℃ 48±2h 6. 方法 6.1 检样稀释及培养 6.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或ml)剪碎放于装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6.1.2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6.1.3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一支1ml灭菌吸管。 6.1.4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标本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做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 6.1.5 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46±1℃水浴中保温)注入平皿约15ml,并转动平皿使混合均匀。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ml稀释液的灭菌平皿内做空白对照。 6.1.6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培养箱内培养48±2h。 注:如果怀疑样品中含有在琼脂培养基表面蔓延生长的菌落之,琼脂凝固后,可在表面覆盖一薄层琼脂培养基(约4mL),并在报告上记录该操作。 6.2 菌落计数方法 做平板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以防遗漏。在记下各平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总数。 6.3 菌落计数的报告 6.3.1 平板菌落数的选择 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总数的测定标准,一个稀释度选用两个平板,应采用两个平板平均数,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另一半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2代表全皿菌落数。平板内有链状菌落生长时(菌落之间无明显界限),若仅有一条链,可视为一个菌落;如果有不同来源的几条链,则应将每条链作为一个菌落计。 6.3.2 稀释度的选择 6.3.2.1 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1)。 6.3.2.2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视两者的比值来确定。若其比值小于或等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若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见表中例2及3)。 6.3.2.3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见表中例4)。 6.3.2.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见表中例5)。 6.3.2.5 若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见表中例6)。 6.3.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