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改善着眼点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碳粉室的运作流程 1、将碳粉倒入筛网,由振动器振动将碳粉筛入到充填设备 2、打击器振动将管道内的碳粉供给至漏斗 3、充填机将碳粉按量供给到小漏斗内由振动器振动充填到CRU内 改善实施 接下来进入实施阶段~~~~ 改善实施 接下来进入实施阶段~~~~ 改善实施 接下来进入实施阶段~~~~ 改善实施 接下来进入实施阶段~~~~ 现状使用的滚珠式振动器噪音为86db超过85db必须进行改善 我们从市场上购入气锤是振动器试验,发现噪音达到94db远远超出85db一次实验失败 又从市场购入摆锤式振动器试验,发现早噪音达到89db再次失败!振动方式不可行,需考虑其他方式改善 目标设定 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及根据国家标准我们制定以下目标 目标设定 问题根源找到后,我们对此次改善进行目标设定 ---碳粉充填环境改善 产品写真 第二制造统括部 第五制造部 第六制造部 第七制造部 银星管理科 银星技术科 KAMUY CRU 制造二科 成型科 管理T WASABI T-CRU ENTEI CRU 制造一科 KAMUY CRU 简介 KAMUY CRU是一款低成本、高性能的 彩色CRU,是公司第一个取消XERO检查的 彩色机种,现产量已突破700万台。 LINE CAPA: 10800台/10H 1.职场介绍 岗位调动或新人岗前体检时,以“听不清”为由故意制造体检不合格的结果,拒绝到碳粉充填工作,面临人员补充困难。 背景二 公司获得“国家安全一级企业”授牌及ISO18001认证,对现场安全管理及维持改善有较高要求。 背景三 改善特殊岗位的作业环境,提高员工满意度,创造亲和、愉悦的制造现场。 背景一 2.课题背景 本期改善课题 安全在于创造 3.现状把握 1号机 2号机 3号机 4号机 5号机 6号机 7号机 8号机 现场LAYOUT mg/m 3 0.2 0.4 0.6 0.8 1.0 现场粉尘测试结果 1号机 2号机 3号机 4号机 5号机 6号机 7号机 8号机 1号机 2号机 3号机 4号机 5号机 6号机 7号机 8号机 81 82 83 84 85 现场噪音测试结果 db 减少60% 现状 FX自主 标准 0.96 0.4 2.0 国家 标准 mg/m 3 粉尘度 0 .5 1.0 2.0 1.5 减少12% 噪音 db 现状 改善 目标 85 8 0 81 8 2 8 3 8 4 8 5 8 6 75 4.目标设定 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及根据国家标准我们制定以下目标: 国家标准 85 打击器振动时粉尘飞扬 振动充填方式粉尘飞扬 投料时振动器振动粉尘飞扬 设备动作示意图 1 2 3 TN 待充填CRU 5.改善着眼点 现场产生的粉尘是由于振动器振动形成的! 通过对现场设备确认分析找出粉尘产生源头如下: 2F 1F ⑤ 漏斗与充填口连接处有分离,有少量TN飞散 ④ ① ② ③ ⑤ ② ④ ⑤ ③ ① 吸尘口设计不合理TN容易飞散 ③ 外泄TN没有收集,掉落在地面及1F造成飞散 ④ 1F漏斗密封帆布效果差,TN飞散 ② 振动器排出气流导致泄露的碳粉飞散 6.要因分析 ① 粉尘 why 1 why 2 why 3 why 4 why 5 对策 振动器排出气流导致泄漏的碳粉飞散 投料时不小心掉落 振动器排气口改造 投入口高度高 投入方法不合理 振动器排气口设计不合理 集尘口吸力设置不合理粉尘易飞散 投入方法不恰当 集尘管道吸力不足 作业不方便 重新设计集尘口 集尘口设计不合理 外泄碳粉未收集掉落至1F 设计不合理 投入方法不合理 连接部件材料差 作业清扫不及时 追加收集漏斗 1F密封帆布效果差TN飞散 设备打击频率不合理 作业同时清扫不及时 密封帆布材质差 密封帆布设计不合理 追加密封圈 TN充填时碳粉飞散 碳粉不安定 充填设备设计不合理 充填方式不合理 防尘措施不合理 重新设计充填口 7.对策立案 8.改善计划 STEP1:吸尘方式改善-1 9. 改善实施—集尘口改善-1 问题点: 碳粉投入时部份粉尘易飞扬 经检讨发现原管道为“点”的吸收方式 如何才能确保飞扬的粉尘全部吸入到集尘机呢? 碳粉 能否采用“面”式吸收方式呢? 9. 改善实施—集尘口改善-2 经与技术科共同检讨后认为此方案可行,于是我们了制作第一代集尘口 经与技术科共同检讨后做成第二代“复式型”吸收方式 集尘口使用后粉尘飞扬有所减少(约减少20%) ,但仍然没有达到要求 1.2 0.06 mg/m3 0.4 1.0 0.8 0.2 1.2 粉尘图 改善前 改善后 34 46 KG 35 45 40 3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财务管理第七版张玉英习题答案.docx
- 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解析).doc
- 认知风格问卷的编制.pdf VIP
- 项目一,任务二,通览饭店的构成.ppt
- 北京邮电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高等数学(上)》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标准答案.pdf
- 中心静脉压团体标准2024标准解读.pptx
-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真题训练50题(含参考答案) 易错题集合.docx VIP
- TBT2803-2003 电气化铁道用断路器技术条件.docx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培训课件PPT.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