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医疗影像学进展;影像设备发展;影像设备的发展;威廉·伦琴(Rontgen, W.K., 1845~1923 )德国物理学家,?? 1895年,伦琴发现了肉眼看不见的X射线,从 此诊断人体疾患时,便多了能透视肉体的“法眼”。;1.常规(经典)X线成像系统;1.1 X线数字化技术-CR;成像板(IP板):
向高分辨方向发展,空间分辨率在4.0~5.0LP(线对)/mm,扫描像素10Pixel/mm, 高质量图像可达4K,已达到或超过X线胶片的清晰度。;IP板阅读器:
对IP板的阅读实际上就是个图像的数字化采集过程,阅读器包括两大部分:对IP板高速高分辨的激光扫描系统和放大与高速机械传送系统。;1.2 X线数字化-DR成像系统; 1.3.胸部能量减影摄片
能量减影(energy subtraction)的原理是利用两次不同剂量X线对同一部位的曝光而获得的图像。根据诊断的需要可显示不同的组织结构如骨骼、软组织或肺等。;1.4 DSA技术新进展;科马克(A.M.Cormack, 1924~ )美国物理学家; 豪斯菲尔德G.N.Housfield ,1918~??? 英国电器工程师; 1971年9月
第一台头颅X线CT扫描机在英国问世,由于此项杰出的发明,豪斯菲尔德(CT机的设计和制造者)与科马克(CT算法的发明者)共同获得了1979年度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CT技术进展-高速化;;CT技术进展-多排化;CT技术进展—智能化;64层螺旋CT相关的技术进展;CT设备下一阶段的发展;2.平板探测器CT;3.核磁共振-历史;20世纪40年代
两名美国科学家菲利克斯·布洛赫(Felix Bloch)和爱德华·普塞尔(Edward Purcell)分别发现原子核在强磁场中能够吸收无线电波的能量,然后重新释放出能量恢复到原来状态,这段时间被称为“弛豫时间”。为此布洛赫和普塞尔分享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保罗·劳特布尔 (1929~ )美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 (1933~ )英国科学家;2003年10月6日,两位科学家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而共同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2 MRI 发展趋势;4. 超 声;当前超声诊断已从单一器官扩大到全身,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从模拟到全数字化,从单参数到多参数,从二维到三维显示。;彩色多普勒血液显示有可能代替创伤性导管检查。
此外,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各种介入诊疗,从而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科学--介人超声学,使诊断与治疗一体化。
;超声技术发展;5. 核医学成像-ECT/PET-CT;1953年:Robert Newell首先提出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的概念。
1958年:Hal Anger γ照相机问世,
1962年:第一台商用的Anger照相机于Ohio州立大学应用。; 上世纪80年迄今
又相继发明ECT 、 SPECT 、 PET、Pet/CT,为功能分子影像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特别是PET、Pet/CT与MRI影像的有机结合将是本世纪医学影像学在思维方式、工作模式以及理念等方面的革命性进步。
;(1)核医学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20世纪取得了明显进展,如心肌灌注显像,18F-FDG PET代谢显像,心脏受体显像等。本世纪的发展有粥样硬化斑块显像、血栓栓塞显像、分子探针显像以及冠状动脉PTCA后预防再狭窄腔内核素显像等。
;(2)核医学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18F-FDG PET肿瘤显像已从基础研究正式用于临床,特别对良恶性鉴别、分期分级、术后有无复发、疗效监测等均有很大价值。;(3)核医学在神经精神方面的应用
脑血流灌注显像,脑代谢显像如18F-FDG PET和Pet-CT,脑受体显像等均为核医学显像的研究热点。新世纪核医学显像将在脑肿瘤、脑血管疾患、脑退行性疾患、精神疾患、颠痫以及戒毒等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4)核医学
在新药的研究开发、临床疗效检测以及药代动力学测定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医学影像学理念创新;医学影像学科设置为一级临床学科,与内、外科同等级,国外称医学影像学科(Medical Imaging Departement)或放射学科(X-ray Departement)但后一称谓越来越少。根据技术特点包括如下门类:
普通/经典X线放射学
断层影像:CT、MRI、PET、PET-CT
核医学显像:ECT、PET、SPECT等
超声影像
以及新出现的成像技术MEG、近红外成像等。
在国外发达国家上述影像技术是综合利用的。
;1.综合化(comprehensive)
2.数字化(digital)
3.功能化(functional)
4.分子化(mole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血透室护士在医疗行为中的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专家讲座.pptx VIP
- 水利工程事故应急方案【精选资料】.doc VIP
- 西奥扶梯XO-9800电气原理图纸.pdf
- 2025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配送中食材卫生保障措施.docx VIP
-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力度与科技学术著作出版成本初探.pdf VIP
- DBJ50T-323-2019 滨江步道技术标准 .docx VIP
- 2025年电竞教育机构运营模式与盈利分析.docx
- 5.2染色体变异课件(共47张PPT)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2(内嵌音频+视频).pptx VIP
- 【复习资料】00642传播学概论(章节复习要点).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