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应力锚索筋施工工艺工法
1 前言
1.1工艺工法概况
预应力锚索是基坑围护结构的加固体系;是临时结构,与钢支撑的作用相同。
预应力锚固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以来,已在水电等行业广泛应用。后来经过改进,内锚固段采用灌浆(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施工方便,锚固力大。预应力锚索的孔深已达到80m以上,锚固对象已从岩体扩展到土层和堆积体。预应力锚索的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也不断推陈出新,产生了无粘结预应力锚索、压力型内锚头、单孔多锚头等技术和工艺。
1.2工艺原理
预应力锚索在深基坑开挖支撑防护体系中应用广泛。锚固段内锚索荷载依靠锚固段预应力钢绞线与浆体相接触界面上的粘结应力,由锚固段渐进式的往下传递,荷载作用时在锚固段上部浆体中拉应力集中,并沿深度方向衰减。在预应力锚索中设置一定长度的自由段,岩体对锚固段的锚固力通过自由段传递到腰梁及防护桩上并实现受力平衡。粘结式锚索用于支撑体系一方面由于预应力作用,使钻孔桩与锚固段间的土体结构呈密实压缩状态,保持挡护土体的整体性,另一方面由于锚索施加的预应力作用改变了破裂面土体的应力状态,从而保证开挖基坑边坡土体的自稳能力。
2 工艺工法特点
2.1浆体受压,加大了被锚固体的受压范围,使锚固体和被锚固体能够提供更高更稳定的锚固力拉力,因而对软弱地层适应性强。
2.2杆体采用无粘结钢绞线,具有很高的防腐蚀性能,减少了普通钢绞线施工时涂油工作,节省了人力,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可进行二次补偿张拉,有效的延长了锚固体的寿命。
2.3安装锚索后可一次性全孔注浆,简化了注浆工序。
2.4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破碎岩体的挖方刷坡,以较小的投入即可以达到理想的加固效果,成本低,效益高,在深基坑加固中较其它加固类型可以节约投资20%左右。
3 适用范围
多适用于围岩类型好的地层、有空间要求及无法架设内支撑的深基坑,无止水要求围护结构的基坑。
4 主要引用标准
4.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
4.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
4.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4.4《建筑机械技术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
4.5《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BG50104)
4.6《建筑钢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4.7《建筑钢结构焊结技术规程》(JGJ81)
4.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
4.9《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SS 22)
5 施工方法
预应力锚索施工与基坑土方开挖是深基坑施工密不可分的两道关键工序,预应力锚索施工极具时间性和协调性,锚索打设的时间、位置及预加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深基坑稳定的成败。锚索打设必须严格满足设计工况要求。
5.1钢绞线、腰梁的加工制作过程
5.1.1钢绞线的根数,长度,自由端的设置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1.2腰梁的加工必须参照设计图纸进行加工,焊缝质量须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5.2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法
5.2.1按照设计图纸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放出孔位位置及相应标高线。
5.2.2将钻机固定好,调好相应角度进行钻孔施工。
5.2.3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拔出钻杆,将预先制作好的锚索放入孔内。
5.2.4待锚索安放至预设位置后,进行注浆。
5.2.5待浆液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进行腰梁安装,固定,相邻腰梁要通过焊接在一起使整个腰梁连成一体,共同受力。
5.2.6腰梁安装到位后,进行张拉,锚定,封锚等相关工作。
6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6.1施工工艺流程
图1 施工工艺流程图
6.2操作要点
6.2.1施工准备
在施工锚索前应先开挖掉基坑表面的部分土方提供钻孔作业面。土方开挖前应查明地下管线情况,及时进行管线的改移工作。还要事先人工挖出探沟确保机械开挖不伤害未废弃的管线。开挖采用挖掘机配合运土车进行,保证开挖土方能及时外运,确保施工场地其他机械的正常施工。开挖的边坡应人工进行刷坡,保证边坡的稳定。
用全站仪进行孔位的放样。首先应按照设计放出孔口中心,然后按照设计角度延长到基坑边坡表面。在钻孔前应引出孔位的护桩,以便于钻机就位后确定孔心。
6.2.2施工步骤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