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归纳总结
1、判断句
(1)是非类(用判断词“是”或“非”构造判断句)
①非字类: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②是字类: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者也”类
(由“……者,……也” 构成,其结构变化灵活)
①用“……者,……也”表判断
例:廉颇者,赵之良将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用“……,……者也”表判断
例: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用“……者,……”表判断
例:天下者,高祖天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④用“……,……也”表判断
例: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陋室铭》)
⑤无标志判断句
例: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荀卿,赵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3)用其他判断词表判断
用“即”“乃”“诚”“亦”“素”等表判断
例: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②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2、被动句(主语与谓语之间是被动关系)
(1)被字类
①“被+动词”(“被”是介词,直接用在动词谓语前,不引出施动者,用法和现代汉语相同)
例: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②被+动+于+施动者(被”是介词,用在动词谓语前;“于”也是介词,用在动词谓语后引出施动者,和施动者组成介宾短语作补语,翻译时一般要挪到动词谓语前)
例:燕以万乘之势被围于赵。(《战国策?齐策》)
(2)“见”“于”类被动句
①“见+动+于+施动者”
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②“见+动”
例: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动+于+施动者”
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外欺于张仪,内惑于郑袖。(《屈原列传》
④“受+动+于+施动者”
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3)“为”“所”类被动句
①“为+施动者+所+动”
例: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汝等怯懦,为蛇所食。(《搜身记?李寄》)
②“为+所+动”
例: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官军加讨,屡为所败。(《旧唐书?黄巢传》)
③“为+施动者+动”
例: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④“为+动”
例: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4)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3、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①承前省——承前句的某个成分(一般是主语,也有宾语或其他成分)而省略。
例: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②蒙后省——蒙后句的某个成分(一般是主语)而省略。
例:(臣)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③自述省——作者自述时省略第一人称主语。
例:夏蚊成雷,(我)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童趣》
(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送东阳马生序》
④对话省——因对话双方各自明白而省略某个成分(一般是主语)。
例:(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不若与人。”(《孟子》)
(2)谓语的省略
①承前省
例: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
②蒙后省
例: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列子》
扜弥,南于渠勒(接),东北于龟兹(接),西北于姑墨接。《汉书·西域传》
③直接省略,根据语境推断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审理)。《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与兼语的省略
①省略宾语,省略的宾语往往都是前文出现过的。
例: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之)而走(之)也。(《赤壁之战》)
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之。《陈涉世家》
②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既是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又是后一个动词的主语)。
例: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陈涉世家》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①介词的省略,主要是“于”和“以”
例: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醉翁亭记》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荆轲刺秦王》
然足下卜之(于)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