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壳式换热器检修规程
一.总则
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设计压力不大于6.4MPa。设计温度大于-20℃,小于52℃的管壳式换热器的维护和检修。
2.结构简述
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型管式、和填料函式)主要由外壳、管板、管束、顶盖(封头)等部件构成。
二.完好标准
1.零部件质量
零部件及附件完整,质量符合标准;
设备的测量及控制仪表、 连锁及各种安全装置齐全、准确、灵敏,并按期校验;
基础、基座稳固完整,各部位联接螺栓齐整、紧固,无锈蚀,符合技术要求;
阀门、管线、管件、支架安装合理、牢固、标志明确。
换热器壳程、管程及外管焊接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防腐、保温设施完整有效,符合技术要求。
2.运行状况
换热效率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换热器各部温度、压力、流量等运行参数符合要求;
设备各部阀门开关正常。
3.技术资料
有完整的验收记录、检修记录和运行记录;
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图、设备图及使用说明书;
有完整的设备档案;
有压力容器检验合格证;
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
设备的易损配件图纸齐全。
4.设备及环境
设备及其管线、阀门无跑、冒、滴、漏现象;
设备及其周围环境清洁、整齐,无油污,无灰尘。
三.检修周期
1.中修:12个月
2.大修:36~72个月
四.检修内容
1.中修
清理换热器的壳程、管程及封头(浮头、平盖、凸形等)积存的污垢。
检查换热器内部构件有无变形、断裂、松动、防腐层有无变质、脱落、鼓泡以及内壁有无腐蚀、局部凹陷、沟槽等,并视情况修理。
检查修理管束、管板及管程与壳程连接部位。
检查更换进出管口填料、密封垫。
检查更换部分连接螺栓、螺母。
检查校验仪表及安全装置。
检查更换管件、阀门及附件。
修补壳体、管道保温层。
2.大修
包括中修内容。
修理或更新换热器管束与壳体。
检查修理设备基础。
整体防腐、保温。
五.质量标准
1.壳体
壳体表面应无裂纹、鼓包、凹陷、变形和过烧等现象
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和夹渣等缺陷,并不得保留有熔渣和飞
溅物。
标准抗拉强度b>540Mpa的钢制壳体及Cr—Mo钢制壳体及焊缝系数=1.0的壳体焊缝表面不得有咬边,其他焊缝表面的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5mm,咬边连续长度不得大于100mm,且焊缝两侧的咬边总长不得大于该焊缝的10﹪。
焊缝表面应圆滑过渡至母材,角焊缝焊脚尺寸应符合图样或相应规定。
焊缝余高应符合规定
单位:㎜
焊缝深度δ
δ≤12.0
12<δ≤25
25<δ≤50
δ>50
焊缝余高
手工焊
0~1.5
0~2.5
0~3.0
0~4.0
自动焊
0~4.0
0~4.0
0~4.0
0~4.0
筒体纵、环焊缝棱角度E<5.0㎜。
壳体的直线度误差△L应符合规定(H壳体长度)
H (m)
≤20
20<H≤30
30<H≤50
50<H≤70
70<H≤90
△L(mm)
≤2H/1000且≤20
H/1000
35.0
45.0
55.0
8)返修后的设备焊缝应100﹪做无损探伤检查,无损探伤合格标准参照GB150《钢制压力容器》第10.8.4条确定.
2.换热管
换热管因从管板中拉脱松动而采用补胀的方法消除时,同一部位补胀不能超过三次,若胀管无效,可采用焊接的方法,焊好后应对周围列管再胀一次,防止热胀冷缩松动。
更换新管时应对管板孔进行检查、清理修磨,管板孔内不得有油污、铁锈、刀痕,管板的密封槽或法兰面应光滑无伤痕。
堵管时用1:10的金属堵头将管子两头堵死,堵头材料的硬度应低于管子的硬度,堵管数一般不应超过管子总数的10﹪。
换热管的管材硬度应比管板硬度小HB30左右,否则应在管端150~200㎜长度内退火。
管束的换热管允许有一道焊口,U形管允许有两道焊口,两道焊口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00㎜,对接焊缝应平滑,对口错边量不得超过管壁厚度的15﹪,且不大于0.5㎜。
焊接后的换热管应进行通球实验,通球直径0.85倍管径;并需进行水压实验,实验压力2倍设计压力。
U形管弯管段的圆度偏差,应不大于管子名义直径的10﹪,不宜热弯,碳钢、低合金钢管弯制后应作消除应力处理。
3.管板
拼接的管板焊缝应进行100﹪的射线或超声波探伤。除不锈钢外,拼接后的管板应作消除应力处理,
复合管板在堆焊前应进行堆焊工艺评定。
管板孔径允差、孔板宽度偏差应符合GB151《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的规定。
4.折流板
折流板表面要保持平整、光滑,无毛刺。板面孔距必须与管板孔距一致,折流板的最小厚度与管孔偏差,应符合GB151《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的规定。
六.试车及验收
1.试车应具备的条件
清扫整个系统,设备管道阀门均畅通无阻。
确认仪表及其他安全附件完整、齐全、灵敏、准确。
拆除盲板打开放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