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研究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大学生就业模型
摘要:通过对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大学生就业模型研究,并根据模型预测的大学生起薪点与期望起薪点的比较,分析总结出大学生期望起薪点对其就业影响,根据研究结论,从而相应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模型大学生起薪点大学生就业率
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国内的热点问题,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快速增长,提高平均国民素质的呼声越发高涨的环境下,不少大学成功实现扩招,但出乎意料的是,在看似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国内经济和政策下,却出现不少大学生难以就业,甚至出现“毕业等于失业”的势头。
目前关于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的文献,大多围绕着中国产业转型、大学生自身素质、高校人才培养结构等角度入手分析,本文章则主要从探求大学生的现实起薪点与GDP和大学生本科毕业生人数的联系,并调查大学生平均期望起薪点,比较大学生期望起薪点与现实起薪点,通过了解其差距的大小,归纳分析大学生期望起薪点对其就业行为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行为提出建议,指导大学生建立合理的期望起薪点,降低其就业的苦难性,从而达到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目的。
1.相关理论回顾
大学生严峻的就业情形已成为中国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最近,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的周凯、吴婷、朱杭军、单莉丽几位学者,通过研究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对平均大学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点的影响和联系,建立了一个多维统计分析的大学生就业研究模型:
yn=c1×GDP■■+c2×GDP■■+c3×rn+c4
其中,yn为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起薪,GDP为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rn为当年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
根据模型,有目的地收集相关的数据,如2004年~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2004年~2010年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起薪点、2004年~2010年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整理和分析数据后,通过软件绘制出散点图,找出所求表达式的特性,拟合出数据图像,建立统计回归模型,得出具体表达式,预测得出2011年大学生平均起薪,并对此预测做出显著性评估。
2.模型的分析和预测结论
毕业生起薪点、毕业生人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年份数据查询如图1。
年份n与本科毕业生人数的曲线图如图2所示。
年份n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曲线图如图3所示。
根据图2和图3我们可以看出年份n与本科毕业生人数、年份n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线性关系,对于模型
yn=c1×GDP■■+c2×GDP■■+c3×rn+c4
通过R软件,我们输入数据发现得到以下结果:
Call:
lm(formula=y~x1^2+x1+x2,data=new)
Coefficients:
(Intercept)x1x2
8.727e+023.999e-03-9.133e-05
summary(new1)
Call:
lm(formula=y~x1^2+x1+x2,data=new)
Residuals:
1234567
94.05270.526-155.134-204.490209.4263.734-18.114
Coefficients:
EstimateStd.ErrortvaluePr(|t|)
(Intercept)8.727e+022.987e+022.9220.0432*
x13.999e-038.739e-044.5760.0102*
x2-9.133e-051.518e-04-0.6020.5799
Signif.codes:0‘***’0.001‘**’0.01‘*’0.05‘.’0.1‘’1
从以上各项系数的P值可得,当我们设定P值小于5%时为显著时,系数C4和X1(即国内生产总值)对模型影响较大,而系数X2(即毕业生人数)对模型影响较小,不显著。模型拟合效果可从以下结果得到:
Residualstandarderror:176on4degreesoffreedom
MultipleR-squared:0.8454,AdjustedR-squared:0.7681
F-statistic:10.94on2and4DF,p-value:0.0239上面的R可决系数和修改的R可决系数都比较大,接近于1,表明模型拟合的还不错。F检验也表明P值小于5%,模型显著。
另外当我们去掉C4时,模型的显著性结果如下:
Coefficients:
EstimateStd.ErrortvaluePr(|t|)
x2000018611.0180.35545
x1000120584.3560.0073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日电梯G12系统原理图ESW K3801400.pdf VIP
- 地产公司全周期成本管理与底线规定.docx VIP
- 2025年初级招采人员考试(招标采购专业实务)试题库及答案(陕西).docx VIP
- UNI800 称重显示控制器.pdf VIP
- 2022年7月10日内蒙古区直遴笔试真题及解析 (1) .pdf VIP
-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x VIP
- 2019东风出行品牌整合传播方案.pdf VIP
- 数字化赋能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协同治理的模式与实践路径.docx VIP
-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VIP
- 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导意见.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