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天神对接”牵线者
记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研发团队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搭乘火箭,如利剑般直插天际,奔向在轨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执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中国载人“太空之吻”。看似简单的手控交会对接背后,却是高难度的智力比拼。茫茫太空中,负责引导飞船驶向天宫一号的“红线”——微波雷达不负众望,在224公里处双向发现目标,超预期完成任务!
此时,微波雷达的缔造者,以孙武为首的研发团队无比兴奋。不少人泪水奔涌,模糊了笑眼。为了这一刻,他们已经等了太久。为了这一切,他们已经付出了太多。
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堪称引导神舟系列飞船发现天宫一号的天眼,是“天神之吻”能否成功的关键设备之一。在航天科工集团和二院、25所等各级领导的强力支持下,2011年,这一产品首次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中大放异彩。
整整10年时间,孙武团队用两次成功证明了自己。即便放眼国际,微波雷达这样一个解决方案至今仍是独创的,已申请了60多项专利,测量精度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今,孙武所在的25所已将空间探测列为单位主业之一。
团队之魂
毫无疑问,总设计师孙武是整个微波雷达团队的灵魂。
孙武中等个子,面色黝黑,头发稀疏,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老一些。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赋予了他直爽、坚韧的性格。
大学毕业后,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孙武被单位推荐到法国留学。1991年,取得电子与通信专业博士学位的孙武回国,辗转进入专业更对口的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工作。2000年,一项名为“毫米波交会测量雷达演示系统”的课题落在孙武肩上。当时的他不曾想到,自己从此踏上了一条满布荆棘的科研之路。
2002年,孙武经过两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当时行业普遍认可的几种交会对接解决方案存在一定不足。孙武信心满满地提出了一种多普勒测速、伪码测距、干涉仪测角的全新解决方案,并将其命名为“伪码连续波干涉测角交会对接雷达”方案。然而,这一方案却遭到了不少技术专家的争论。孙武一遍遍地计算后,坚信自己的判断没错。在时任25所领导的支持下,单位决定自筹资金,开始按照孙武的设想进行产品研制。
按照设计,微波雷达全部采用数字化方案。这在当时尚无先例,因此在联系承制单位时,相关单位纷纷拒绝。孙武为此一点点地跟研制生产单位共同研究探讨。2006年,微波雷达原理样机得出的数据和微波雷达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得到了上级单位的充分认可。与此同时,总体单位也发现了GPS等产品存在的弊病。微波雷达这一原来不被看好的产品终于得到了“可以开展工作”的批准。此时,飞船上其他项目已经启动了五年。
“慢了整整五年啊!别的研发单位不可能停下来等我们。相反,大家都在夜以继日赶进度。”焦急万分的孙武意识到,“我们的设计必须一次到位。”这就意味着,在研制过程中,必须对电磁兼容、温度适应性、抗振动环境等问题一次性考虑全面,这对设计者的工程经验和理论基础均是一种考验。
难,确实难。可孙武没有别的选择。他把自己埋在实验室的演算纸堆中,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巨大的工作压力让孙武患上了神经性皮炎,两腿痒得钻心。药石无效,他只好不停地挠,直挠得双腿血痕斑斑。慢性胃溃疡、顽固性失眠,这些不速之客,比成功更早地找到了孙武。
与技术难题作战、与病痛斗争的同时,孙武还面临着与合作单位经常博弈的局面。
早在原理样机研制期间,生产方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他们说是设计方案有问题。我很清楚,设计方案没有问题。”孙武与生产方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在多方保障的支持下,研制工作才得以继续进行。从此,孙武被扣上了“暴脾气”的帽子。
由于进入较晚,微波雷达在飞船上最初的位置不够理想。焦急的孙武一次又一次找到相关单位沟通,终于为微波雷达争取了一个合适的位置。
对进度的焦急和对技术的执着,让孙武时常忘记了沟通方式。久而久之,孙武“暴脾气”的名声甚至传到了集团。好在,“技术越吵越明白。大家坐在一起吵,下来一起说笑抽烟,抽完接着吵。”那些曾跟孙武争论得面红耳赤的合作单位,如今跟孙武个人也好,跟25所也好,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孙武和他的“大家庭”
2007年之前,大部分的时间里孙武只是一个人在默默地为自己的梦想在奋斗。2007年,当微波雷达得到有关单位“可以开展工作”的批准后,开始有新人逐渐加入孙武的队伍。
当时,微波雷达是25所适应新领域拓展的全新产品。加派的人对相关业务有些陌生。为了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孙武对团队成员高标准、严要求、精挑选,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有人因此说孙武人缘差,孙武解释称:“实际上我并不是针对个人。为了产品和研制进度,我坚定奉行‘不做老好人、不怕得罪人’的选拔原则。”
2007年1月,原来在25所2室工作的蒋清富被抽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