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原生态”民歌初探
摘要:“原生态民歌”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在保留和延续原有的生产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在生活和劳动中自然形成的、风格纯正且没有经过加工提炼,通过民间口耳相传的方式保留下来的歌曲。它分布于我国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地。笔者认为对“原生态”民歌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可以有利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保存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原生态”;民歌;音乐文化地域分布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16-2
“原生态”民歌之所以强调“原生态”,是因为这种音乐事项必须存在于民族群体、风俗活动和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的音乐生活之中。一旦此种音乐事项离开了上述事件,它的概念涵量就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原生态”民歌一旦离开了流布地域和民族群体以及特定的风俗活动和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它就不能再叫“原生态”民歌了。如侗族的《拦路歌》,存在于侗族人民村寨之间的集体互访的习俗中,当事先约好往访的客人到达主人村寨时,主人要拦住他们考歌(比歌),《拦路歌》就是在这种场合即兴演唱的。假如《拦路歌》离开了侗族这个民族主体、脱离了这种场合或登上了某种舞台,我们再说《拦路歌》是“原生态”民歌就不恰当了,充其量它只能是“原生态”唱法而已。仅以此例,“原生态”民歌称谓的含义便可“管中窥豹”。
一、“原生态”民歌来源综述
自从有了人类,“原生态”民歌就应运而生了。如《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葵: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意思是葛天氏之乐表演时以三人手执牛尾,踏足而歌。反映了先民希望自己所从事的农、牧、林和家禽饲养业能够获得丰产,以及对天、地、图腾、祖先和氏族首领等的歌颂。《吴越春秋》中记载着一首相传为黄帝时期所作反应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以狩猎为生的歌曲《弹歌》,歌词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吕氏春秋?季夏季?音初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侍侯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后人兮奇’,实始为南音。”还有如描写人们集体劳动时,为了协调动作、提高效率、交流情感、鼓舞情绪而产生的劳动歌曲。如《淮南子?道应训》中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等等。以上这些例子我们把它归类于“原生态”民歌是毋庸质疑的。用《毛诗序》中记载的一段话更能概括“原生态”民歌最初的形成,即:“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大约四五千年前,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阶级出现了,“原生态”民歌的实用价值逐渐被作为富人或统治阶级渗入的等级观念更高一级的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所取代,但这并不是说“原生态”民歌从此就不存在了,而是原来作为主流文化的“原生态”民歌从此变成了弱势文化在处于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中间茁壮成长着,成为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一部分,并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统治阶级为了满足自己声色宴享的需要,他们基本上都爱好“郑氏之音”(这里的“郑氏之音”已不是“原生态”民歌的概念,只能说是“原生态”民歌音乐)和“发对雅音”(古乐),他们对“原生态”民歌音乐的态度客观上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和提高。虽然像《论语?阳货第十七》引述孔子的“恶紫之夺珠也,恶郑声之乱雅也”这样反对“郑卫之音”的话,但也没能阻挡“郑卫之音”这样的“原生态”民歌音乐取代雅乐的历史车轮。
再“从民族融合看,秦国统一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本身即先融合了由部分周边民族,如居于‘左洞庭,右彭志’地区的由楚人发展而来的汉族,早就自称‘蛮夷’,即文献所说的‘荆蛮’或‘楚蛮’。因此可以说早在先秦时代,中原华夏族音乐文化与四邻‘夷’‘狄’部族群音乐文化便已奏响交流与融合的序曲”。最有影响的当属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之后,民族间的友好往来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文化的交流。大量外族乐师、月季汇集长安,如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苏袛婆、白明达、白智通等;琵琶演奏家康昆仑、曹妙达等;羯鼓演奏家南卓等为以后盛极一时的隋唐燕乐歌舞大曲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隋‘七部乐’和‘九部乐’,所含各部除‘清商乐’(清乐)和‘文康乐’(礼毕)外,唐‘九部乐’和‘十部乐’所含各部除‘燕乐’、‘清商乐’两部和‘礼毕’外,其余都是源于异族。而独具特点的西部民族音乐和西南部少数民族音乐,其中来源于龟兹故地(今新疆库车一带)的龟兹乐,对后世中原传统音乐的构成与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但这种音乐主要取材于少数民族“原生”音乐或其它国家的民族音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外研版(孙有中2024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6 My sweet home Period1 Welcome to my home优质课比赛课件.ppt VIP
- 城市遥感知识学习.ppt VIP
- 2025年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docx
- 工程机械租赁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x VIP
- 中药临方炮制的现状及进展.pdf
-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JTS110-4-2008.pdf VIP
- 水处理生物过程.ppt VIP
- 克莱门特w3000用户手册(中文版).pdf VIP
- 仪表及自动控制设备管理规定.pdf VIP
- 毕业设计-电动叉车设计.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