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达拉滨单药或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docVIP

氟达拉滨单药或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氟达拉滨单药或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氟达拉滨单药(F方案)或联合环磷酰胺(FC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方法:2006-2012年3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3组,F组11例,FC组11例,CHOP组11例,研究含氟达拉滨的治疗方案与传统CHOP方案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研究F方案与FC方案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面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F和FC方案与CHOP方案相比,完全缓解率(CR)提高,总有效率(OR)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有氟达拉滨的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优于传统的CHOP一线治疗方案,氟达拉滨与环磷酰胺联合优于氟达拉滨单药治疗,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关键词】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老年人多发的一种血液系统肿瘤,由B淋巴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所致,临床上它的特点是产生大量不成熟的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在骨髓内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能够通过血液在全身扩散,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等。传统治疗方案多为含烷化剂的联合化疗,完全缓解率低。氟达拉滨能特异性作用于淋巴细胞,目前含有氟达拉滨的治疗方案已取代传统治疗方案,成为一线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含有氟达拉滨的治疗方案与传统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与副反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2012年在锦州市中心医院经临床,血常规,骨髓象和骨髓细胞免疫分型确诊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3例,均符合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1]。男22例,女11例,年龄45~77岁,中位年龄64岁;按Binet临床分期,A期3例,B期18例,C期12例。分为F治疗组11例,FC组11例,CHOP组11例,3组在年龄,性别,Binet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F组单用氟达拉滨25mg/(m2?d),连用5d,28d为1个周期;FC组给予氟达拉滨25mg/(m2?d),环磷酰胺250mg/(m2?d),连用3d,28d为1个周期;CHOP化疗方案治疗,环磷酰胺250mg/m2,阿霉素25mg/m2,长春新碱1.4mg/m2,均第1天;泼尼松60mg/d,第1~5天,28d为1个周期,共计4~6周期。化疗期间患者碳酸氢钠,氟康唑,庆大霉素漱口液交替漱口,房间紫外线消毒,加强个人防护,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同时给予止吐,保护胃黏膜,保肝,水化碱化尿液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加强支持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在骨髓抑制期,如血红蛋白   (Hb)0.5×109/L,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若出现发热等感染表现,予完善各项可能的感染源相应检查并同时抗感染治疗。化疗前后观察皮肤黏膜,有无脱发,胃肠道反应情况定期给予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肺功能等检查。   1.3观察指标比较3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1.4疗效评定标准均遵照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评定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效(NR),总有效率(OR)=(CR+PR)/总例数×100%。不良反应评定参照WHO抗癌药物常见毒副反应分级标准。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3组疗效比较见表1-3。   2.2不良反应   2.2.1血液学毒性不良反应3组患者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PLT)减少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感染F组2例,FC组3例,CHOP组3例,4例肺部感染,2例肠道感染,1例呼吸道真菌感染,1例带状疱疹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2非血液学毒性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消化道反应,F组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FC组肾功能异常1例,肝功能异常1例;CHOP组肝功能异常等损害1例,心脏早搏1例,血糖血压升高3例未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等相关并发症。   3讨论   CLL是多为老年发病的血液系统低度恶性肿瘤,生存期长短不一,可1~20余年不等,在我国的发病呈上升趋势。传统治疗方案包括口服苯丁酸氮芥及COP、CHOP等多以烷化剂为主的治疗方案,但缓解率低,达到完全缓解时间较长。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对其发病机理及治疗均有了重大突破。1998年,Avramis等[2]研究发现,氟达拉滨的核苷F-ara-A是细胞内DNA合成的抑制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