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课件: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第6课.pptVIP

2019年秋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四课件: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第6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容索引;;一、少年天子 康熙帝全名 ,出生于1654年,8岁登基,14岁开始亲政,他志向远大,聪明好学,对中外文化均有研究。 二、巩固统一 1.平定“三藩” (1)原因:清初,“三藩”割据势力对国家统一构成了威胁。 (2)措施:1673年,三藩反叛,康熙用 的策略,历时八年,取得平定“ ”的胜利。;2.收复台湾 (1)原因:郑氏政权以 为根据地,坚持抗清,使东南沿海地区政局不稳定。 (2)过程:在招抚失败后,用武力收复了台湾。 (3)管理: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 ,并实施了“ ”和轻税政策。 (4)意义:①促进了 与台湾的联系。②从此,台湾正式隶属于 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3.抗击沙俄 (1)原因:17世纪中叶,沙俄侵扰 流域,并修筑据点,对中国的东北边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过程:①康熙亲政后,开始采取“ ”的方法,积极为抗击沙俄侵略做准备。②1685年至1686年,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收复 之战,沉重地打击了俄国军队。 (3)结果:1689年,中俄签订《 》,从法律上确定 了中俄东段边界,这是中国和 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知识图示;;探究点1 康熙巩固国家统一的贡献 史料 康熙帝对事关大局的蒙古事务非常重视,平定“三藩”之后,在内蒙古的中心地带设立木兰围场,满语“木兰”意为哨鹿,康熙帝把这里作为围猎、避暑、练兵,处理民族事务的特殊场 所。1702年,开始在北京至木兰围场的途中设立行 宫,其中的热河行宫坐落在承德市,后来康熙帝亲 笔题名为避暑山庄。乾隆时期进行改造和扩建,将 避暑山庄变成引见官吏、接见各民族王公贵族、外 国使节及处理朝政的场所。实际上这里是处理民族 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提示;探究点2 收复台湾 史料一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复台》 史料二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黜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康熙:《中秋日闻海上捷音》;提示;提示;探究点3 抗击沙俄奠定中国版图 史料 清康熙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四日,中俄两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明确规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以外兴安岭(即斯塔诺夫山脉)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和流入黑龙江的河川,全属中国;以北一带土地及河流,全属俄国。乌第河流域划为待议地区,留待以后再议。;提示;史料 电视剧《康熙王朝》康熙夜观地图数忧患:;康熙痛斥朝臣的台词: 朕刚即位的时候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鳌拜,灭了鳌拜,又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吴三桂,朕平了吴三桂,台湾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啊,朕收了台湾,噶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忘了!那棵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后边,天天的盯着你们呢。;提示;;1.康熙初年面临的形势包括 ①建立新王朝政权 ②对边疆地区未实现有效控制 ③沙俄势力威胁边防安全 ④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1;解析 题干清楚地表明康熙帝在经历了中西方争辩、验证并得出结论之后采用“西洋历法”,说明B项正确。其他的三个选项都有明显的缺陷。;1;6.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弃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意主留。题疏曰:“……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曾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隙以图。……若以此既得数千里之膏腴复付依泊,必合党伙,窃窥边场,迫近门庭,此乃种祸。后来,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虞。至时复师远征,两涉大洋,波涛不测,恐未易再建成效。……断乎不可弃。……”圣祖览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天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议上,奉旨:“依议。”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江日升《台湾外纪》卷10 ;1;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gdequ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