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子宫内膜腺癌miRNAmRNA但调控网络分析及CPEB1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ocx

Ⅰ型子宫内膜腺癌miRNAmRNA但调控网络分析及CPEB1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1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删必博士学位论文 1删必 博士学位论文 I型子宫内膜腺癌miRNA—mRNA调控网. 络分析及CPEBl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博士研究生:熊汉真 指导教师:郭琳琅教授 江庆萍主任医师 摘要 研究背景: 子宫内膜癌(endome删carcinoma,EC)是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来源的一种常 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 位于第二位,占妇科肿瘤癌症的30%左右[1】。虽然相对于其它女性生殖系统恶 性肿瘤患者,子宫内膜癌患者大多数五年的生存率不低,预后程度也较好,但 在我国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女性健康。作为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疾病, 子宫内膜癌中有85%一90%为I型子宫内膜癌;目前肿瘤疾病相关的研究依旧 不能很好的解释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过程。子宫内膜癌的高发人群主要是绝经后 妇女,年龄多为50—60岁,约占总发病人数的75%左右【2】。近年来,在国内外 的相关研究报道中,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年轻 化和迅速上升的趋势[3,4】。美国癌症协会的评估报告显示,2005年美国新发现 的子宫内膜癌40880例,其中7310例患者死亡,2010年,有新增病例43470 例,死亡7950例【5,6|,I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则显示,在2015年美国女性 所有新发的癌症中,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明显上升,仅排在乳腺癌、肺癌和结肠 癌之后位居第4位,并且预计因子宫内膜癌死亡的人数将达到10170之多r 7I。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完全的子宫内膜癌统计学资料报道,但据不完全的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已非常明显。 万方数据 摘要根据肿瘤病理形态特征不同,子宫内膜癌分为两耪类型:即I型雌激素依 摘要 根据肿瘤病理形态特征不同,子宫内膜癌分为两耪类型:即I型雌激素依 赖和II型非雌激素依赖【8】,两者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形态学特征以及预后 等存在明显的差别。I型与雌激素过度刺激相关,主要为子宫内膜过度生长的基 础上发展形成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占子宫内膜癌的80—90%;II型病理类型主要 为透明细胞癌,浆液性乳头状癌,粘液腺癌以及腺鳞癌等,临床以雌激素依赖 的I型为主(9],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I型的子宫内膜样腺癌进行研究,后面提到 的子宫内膜癌均指代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癌临床早期表现为阴道不 规则流血症状,可有助于早期诊断,并且80%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灶会局限在 子宫体内,因此,相对于其它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子宫内膜癌患者 大多数五年的生存率不低,预后程度也较好[1 ,有研究报道,早期子宫内膜癌 患者的5年无病存活率可达98%,5年总生存率可达93%1111。然而,仍然有部 分子宫内膜癌忠者的病理分化程度低,侵袭转移率高,预后效果差,通常会因 为肿瘤的转移和浸润生长,导致病情的深度恶化而死亡。目前,对于子宫内膜 癌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对于病理分期高、发生复发性转移的患者目前也 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深入研究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特点,搜寻子 宫内膜癌相关标记物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转移和侵袭存在的不同差 异及其分子机制,对提高子宫内膜癌病程的判断预测、临床治疗的指导及患者 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小RNA(micro RNAs,miRNA)是一种由22—25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 单链RNAs,目前认为在哺乳动物体内,miRNA与靶基因作用,使靶基因的 mRNA在转录后的翻译过程中被抑制或直接降解,导致靶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 降低。通过这种方式, miRNA参与到包括生长发育、造血、器官形成、细胞 增殖、凋亡乃至肿瘤发生等多种生命活动中u 2I。据研究表明,每个miRNA可 以调控200个靶基因,同样一个靶基因可以被多个miRNA调控。生物信息学 则是利用miRNA与靶基因mRNA可以完全或部分互补的原则,通过各自的碱 基序列预测出可能与特定miRNA(或mRNA)作用的所有mRNA(或miRNA),以 万方数据 博士学位论文缩小研究范围,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二者的确切关系。miRNA—mRNA调控网 博士学位论文 缩小研究范围,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二者的确切关系。miRNA—mRNA调控网 络定义为在相似生物过程中的一组miRNAs和一组mRNAs。一个调控模块中包 含的miRNAs和靶基因mRNAs都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他们被认为具有相似的 生物功能。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是MRMs凹,这种方法就是利用多种异构数 据源miRNA.mRNA碱基互补配对信息、rniRNAs和mRNAs表达信息来构建 miRNA—mRNA调控网络,他们他们所发现的nliRNA-mRNA对具有较高的置信 度并且miRNAs与mRNAs的表达模式高度相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92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