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教师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第 19 - 页 共 NUMPAGES 19 页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用法 文言文阅读(2015江苏卷 18分)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呼!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人纯实不欺 欺:欺骗  B.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D.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 【答案】C【解析】据语境,“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中“申”为动词,释为“陈述、说明”。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译文: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⑵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译文: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解析】第⑴句中“检束”“少”“从”是翻译中的难点,第⑵句中“治官”(往往会译成“治理官员”)“无”“苟简”是翻译中的难点。 【评价】翻译仍是常规题,亦考查了多年,应该说人们在文言文上有了很深的积淀,因为它的确能给人们带来不小的文化素养。 【学习目标】 了解考点,理解考纲。 掌握高考常考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巧记本义,紧扣语境,正确理解一词多义。 了解词义演变特点,重点掌握古今同形异义词 找规律、析特点,掌握词类活用。 关注特殊实词: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 依据语境推断疑难实词的含义。 一、考纲理解和通假字 【教学要点】 1、考纲解读,考点梳理。 2、依据条件,判断通假 江苏《考试说明》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什么?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如何理解考点中的“常见”和“在文中的含义”? 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试说明》中所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传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有的因多音多义而难以确定,有的因古今异义而容易混淆,还有的因词类活用而意义发生临时改变,因而需要根据特定的语境准确指出实词的含义。 【命题规律】 高考文言实词在命题上有什么特点? 立足于常见常用,既包括《考试说明》规定的120个实词,又包括教材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 注重与教材的联系,所考的实词基本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例句或词义。 考查形式有明考和暗考两种。 明考题型为选择题,即将四个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加以解释,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暗考就是不单独设题,而是结合语句理解、信息筛选、分析概括和句子翻译等来考查考生对文中实词的掌握情况。 三、【常见错误】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覆盖面广,赋分值大,但失误率也较其它知识点要高。究其错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错误类型一】弄错通假 具体表现:对古代汉语中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它们所通之字去解释,或按原字去解释,或将它作另外的字解释,都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典题引路】2011年高考重庆卷第8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趋”,前往 该句中的“趣”是“促”的通假字,意思是催促、督促的意思,如“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等。B项就是因为不懂得它是“促”的通假字,而仍按“趋”去解释,因而造成了理解的错误。 【错误类型二】不辨古今 具体表现:考生没

文档评论(0)

33991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