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千年前的一场争论看国企改革.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两千年前的一场争论看国企改革 【导读】在人们期待的改革清单中,国企改革被放在了重要的位 置上。人们希望国企退出所有垄断性行业,将资源留给民营企业,增 加经济的效率。主张完全自由化的人认为,应该取消国企垄断,让政 府从具体的经济运营中彻底收手。 来源:凤凰财经 作者:郭建龙 然而在所有的改革中,国企改革却是步子最小的。从目前启 动的国企改革来看,虽然提出了股权多元化的主张,但是有一条 根本的底线横亘在人们面前,那就是:政府不会放弃对国企的控 制权,也不会完全放弃资源垄断。不仅不会放弃,甚至岀现了许 多加强垄断的迹象,在通信、铁路等行业,都岀现了政府加强干 预、重新合并企业以获得垄断地位的情况。 那么,为什么国企改革总是达不到人们的期望?这项改革的 症结何在?一场发生在两千年前西汉时期的国企改革争论,或许 为观察这些问题提供了线索。 1?一本《盐铁论》记录下当时的辩论 当汉武帝的丰功伟绩成为过去之后,在昭帝刘弗陵和宣帝刘 询时代,汉帝国进入了另一个稳定阶段。史书上把这个时期与文 景之治并称,号称昭宣之治。不过,由于汉帝国的官僚体系已经 膨胀了好几倍,自武帝时代起政府对于盐铁工业的垄断也一直持 续了下来,经济不可能完全恢复到文景时期的繁荣。 正是在汉昭帝时期,发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关于国 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的大争论。 就像今天的人们期盼改革一样,当时崇尚自由经济的人们在 昭宣新气象的鼓舞下,也期待皇帝能够做岀根本性的变革,将武 帝建立的盐铁国有体系废除掉。 这场国家和民间的大争论发生在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 六年)。一个叫桓宽的人将当时的辩论记录整理了出来,形成了 一本书,这本书幸运地流传到了今天,我们能够通过它了解争论 的许多细节。 这本叫做《盐铁论》的书让今天的人们意识到,古代和现代 的相似性要比人们能够想象的多得多,而现代几乎所有的问题, 都在两千年前有了折射。 桑弘羊的专业与贤良文学的迂腐 当年,汉昭帝为了体察民情,让各个郡国推荐来了数十位贤 良、文学,也就是民间的社会贤达,到朝廷来反映民间疾苦。这 些人果然不负众望,一到京城,就将民间的问题和盘托出,并有 针对性提岀了罢黜盐铁专卖、还利于民的建议。 与此同时,汉武帝时期功劳最大的“聚敛之臣”桑弘羊仍然在 朝廷上,当贤良文学们控诉他亲手制定的政策时,桑弘羊自然坚 决不同意,跳出来辩白。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辩论场如同 战场,刀刀致命。 桑弘羊的基本观点只有一个:财政需要。为了应付庞大的财 政开支,政府必须从商业上获得收入,否则政府就会破产。 而与他辩论的贤良文学们都来自民间,对于政府财政问题不 甚了了,对于民间发生的事情却更为了解。他们最能感受到武帝 政策给民间带来的困扰。 但这些人在理论功底上却比桑弘羊差很多,且由于中国儒生 的酸臭传统,说不过别人,就搬出“政府要以德服人”,或者“政府 要回归儒家传统,不要与民争利”,甚至强调要重本抑末,以为 问题出在工商业本身,没有看到工商业并没有罪过,而在于政府 控制了工商业,才造成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后世的新派人物大都 嘲笑这些贤良文学的迂腐。 包括明朝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李贽,在当时思想界普遍推崇 灭人欲”的背景下,他大胆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将焦 点从空洞的说教转回了民生。但由于他反对儒教过了头,看到贤 良文学要回归儒家传统就来气,也认为桑弘羊的做法更加正确。 而到了近代,相信人定胜天的历史学家更是把贤良文学们贬得一 文不值,把桑弘羊捧到了天上。 国有化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吗? 可是人们没有注意到,虽然贤良文学们迂腐得看不到问题的 真正原因,却揭示了集权社会的一个悖论:从理论上分析很美好 的事情,一到现实中就变味儿。 比如,桑弘羊谈到,政府把制铁业收归国有,不仅可以筹措 财政,还可以通过政府来提高铁器的品质,保证人民的需求。因 为政府的实力最强,它组织生产,自然能生产出最好的物品,比 民间小规模生产的质量要高得多。这听起来很在理。 但来自基层的感受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儿:由于人们需求的多 元化,各地的人们需要不同品种和规格的铁器,在以前,这些需 求都可以通过遍布市场的手工作坊来满足。制铁业国有化之后, 铁器的种类反而大大减少,人们找不到应手的工具,明显不利于 生产。另外,政府一旦把某个行业收归国有,这个行业生产的产 品会立刻涨价,也让人叫苦不堪。 桑弘羊认为国有化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这是理论上占优; 而贤良文学提岀商品质量下降了,这是体验上使然。但后世的人 们看待这个问题时,已经没有办法拥有汉代人的亲身体会,很多 人被理论迷惑了。于是,国有企业能够提高质量就变成了一种普 遍接受的神话,这个神话直到最近几十年才被打破。 再比如,政府把铸币权收归国有,在大部分人看来是好事, 政府可以防止劣币岀现,让货币的品质更高。但从基层的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