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使用注意事项(护理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染并发症 局部感染、导管脓毒症 严格无菌操作,如出现高热、寒战,又找不到其他的感染病灶可能解释时,则应高度怀疑导管性败血症存在,应立即拔出导管,同时做血培养和导管头培养 改用周围静脉途径给予营养,拔管后体温恢复正常,一般不需要抗生素,若发热不退,且血培养阳性,则需根据药物敏感实验选用抗生素 * 代谢并发症 糖代谢紊乱 血糖监测,合理使用RI,不应该突然停止营养液输注,用等渗葡萄糖作为过度,然后完全停用PN 氨基酸代谢紊乱 使用结晶氨基酸作为氮源,特殊病人监测血氨酸 脂肪代谢紊乱 营养液配置应根据病情遵循个体化原则 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 及时补充所需营养物质 * 脏器功能损害 肝胆系统异常 停用PN或减少用量,尽早恢复肠道营养,定时行超声波检查有无胆囊郁积 肠道屏障受损 及时发现,尽快恢复肠内营养 * 药物因素—化学性静脉炎形成原因 - 刺激性的药物 抗菌药、抗肿瘤药 pH/渗透压超出正常范围 不合理的稀释 载体溶媒的选择等 快速输注 微粒 刺激性药物的影响 刺激性药物短时间内大量快速给药 超过其血液缓冲应激的能力 在血管受损处堆积,使血流受阻,出现侧支循环 -血浆渗透压的影响 人体血浆正常渗透压为280-310mosm/L 注入机体的溶液一般要求等渗,否则易产生刺激性或溶血 病理生理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 不适合经周围静脉输注的液体 超过10%葡萄糖 pH值低于5或大于9的液体/药物 渗透压大于500mosm/L的液体/药物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 中华护理学会翻译. 2002 -化学性静脉炎预防 控制速度及药物浓度 合理的药物稀释,根据输注血管管径控制给药  精密过滤器的应用 0.2μm(不可滤过脂肪乳剂) 1.2μm(可过滤脂肪乳剂) 5.0μm -外周静脉输注静脉炎的预防 输入刺激性较强药物时可于给药后沿静脉走向外敷血管保护药物 输入高渗药物时,滴入速度宜缓慢,使药液在血管内有缓冲时间 输入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时,要在给药前后分别进行静脉冲洗 -导管阻塞预防措施 尽量减少穿刺时静脉损伤 采用正确的封管技术 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 输注脂肪乳剂应定时冲管 肠外营养输注导管阻塞原因 药物因素 配伍禁忌-肝素和脂肪乳配伍 药物不相溶-钙和磷的沉积 脂肪乳剂沉淀引起管腔阻塞 护理因素 未正压封管至血液返流,采血后未彻底冲管 未经盐水冲管就用肝素封管 静脉血管内膜损伤 -药物与营养素的相互作用 影响肠外营养制剂与药物相容性的最常见因素包括药物的pH值、溶解度、浓度、光敏感性和特殊营养制剂等。为此,通常是禁忌向肠外营养液内加入任何未经证实混合后稳定的药物的。 肠外营养液的物理不相容性可能会导致病人死亡。钙磷沉淀物在肺部沉积可引起病人死亡的病例已有报道。 肠外营养使用注意事项 肠外营养的发展及概念 肠外营养的适应症 肠外营养输注并发症及护理要点 1 2 3 主要内容 * * 肠外营养支持的发展概况 1952年法国的外科医生Robert Aubaniac首先报告了经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内置管进行静脉输液,解决了应用高渗糖的胃肠外营养的途径问题。 1959年美国哈佛医学院,布里根医院外科的Francis Moore首先提出了热量与氮的合适输入比值为628J(150Kcal):1 (理论) 肠外营养支持的发展概况 70年代后期国内开始报告应用胃肠外营养,随着国内医药工业的发展,标准的营养制剂国内已全部能够制造,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开始普及到基层医院。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过高的营养供给的危害已被认识到,“高营养”一词 不在被应用,提出了营养支持到代谢支持以及代谢调理等新的概念。 建立营养支持组(Nutrition Support Service, NSS)(Nutrition Support Team,NST)的重要意义 美国70~80 年代NSS(NST)迅速增长,1976年有跨学科学会 83年已有521家医院有NSS(NST) 蒋朱明老师1982年在哈佛进修主要在NSS的营养实验室 90年后美国500张床以上的医院均有NSS(NST)。 NSS(NST)人员组成:营养师、护士和药剂师60% 外科医生占20%, 内科医生占20% 肠外营养的基本原理及名词解释 肠外营养成分:无菌无热原氮源的氨基酸、脂肪、糖类、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电解质等组成,由中心或周围静脉滴入或泵入。 肠外营养是高水平药物和器材相结合的有效临床治疗方法。 1971-1975年间曾用过“静脉高营养”一词,1975年后认识到营养过高和营养不足同样对病人有害,应该用“肠外营养”一词。 肠外营养领

文档评论(0)

sw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