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态灵敏度分析的客车车身优化.docxVIP

基于模态灵敏度分析的客车车身优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模态灵敏度分析的客车车身优化 郭广铭I史文库$陈志勇$ (1.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郑州450061 ; 2.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 ) 扌商 要:针对提高国产某轻型客车的乘坐舒适性,解决年内振动和噪声剧烈问题,本文首先基于冇限元仿真和 LMS Test.Lab的阶次跟踪方法进行振动和噪声原因分析,所确定的原因为轮胎激励引起的车身结构共振。为避免共振, 以白车身飯金件和骨架的厚度为设计变量,以提高白车身前两阶固有频率为H的,用模态灵敏度理论对白车身进行优化 设计和灵敏度分析。然后结合各饭金件和骨架的模态灵敏度和质量灵敏度,设计最优的改进方案并进行试验分析。对比 优化前后的试验结果,验证了该优化方案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车身;灵敏度分析;结构优化:模态分析;振源识别 中图分类号:U463.82+2 文献标识码:A 车内的振动和噪声是评价汽车舒适性的重要指 标。年身直接或间接受到路面激励、发动机激励、千 轮不平衡的动态力、传动系统不平衡的动态力,以及 其他部件的相对运动产生的动态作用力,从而引起车 身的振动,并最终影响乘员的舒适性⑴。当外界激励的 频率与车身的固冇频率接近时,就会使车身产生共振, 引起车内较人的振动和噪声。 某国产轻型客车在车速90 ~ 120 km/h范I韦I车内出 现异常地板振动和噪声,严重影响了汽车的舒适性。 针对这一问题,通过道路试验进行振动原因分析,确 定产纶问题的原因是在该乍速范围内车轮转动的角频 率与车身结构前两阶固有频率接近,导致车内振动加 剧。 为改善该客车的NVH性能,建立了白车身的冇限 元模型,分析了白年身0?50 Hz的振动模态,并与试 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 以白车身各镀金件和骨架的厚度为设计变量,以提高 一阶和二阶固有频率为目标,进行尺寸优化设计,确 定口车身前两阶固有频率对各零件的灵敏度25】;然后 根据优化结果对灵敏件加厚以提高车身前两阶的同有 频率;最后将改进后的车身进行试验分析。对比优化 前后的试验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是有效且合理的。 1异常振动和噪声原因分析 某轻型客车在车速90?120 km/h(对应发动机转 速为2475?3300 r/min)范围车内出现异帘强烈的振动 和噪声,针对这一问题,需通过道路试验对振源进行 识别。 在车内地板和乘员右耳处分别布置加速度传感器 和传声器,通过匀加速试验,采集加速度和声压信号, 并对■垂向加速度(图1)和声压(图2)进行阶次跟踪⑹。 3300.00 2000.00 0.00 .26 0.52 0.02 opnlydp AutoPower 3rd trai Hz 3rd tral:+Z (CH17) 50.00 3300.00 图1车内地板垂向加速度阶次跟踪 Fig」Order tracking of acceleration 厶 ■ old」 (L1 二 OMOel 2000.00 0.00 第一作者鄭广铭男,博士研究生,1985年生 通讯作者史文库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生 AutoPower 4th_seat WF 61 [1799-3299 rpm] 9.70114.87 Hz 4th seat (CH3) 50.00 图2乘员右耳声斥阶次跟踪 0.00 Do 2 Jed) 0pn 竺 duiy Fig.2 Order tracking of sound pressure 从阶次跟踪图可以看到振动频率与车速相关,且 第一阶频率集中在低频区域(10.29?11.46Hz和13.64 ~ 14.81Hz)。在该转速范围,只冇车轮转动的角频率 (11.02 ~ 14.70Hz)与Z接近⑺。白车身的模态分析表明 车身的前两阶固有频率(分别为11.88Hz和14.89Hz, 见下文)也与之接近。可以推断,车轮产生的低频路面 激励和车身前两阶固有频率I-分接近,导致车身共振 提高车身的前两阶模态频率展开; 2.建立的口车身有限元模型是正确的,可以采用这 一模型进行后续的优化设计。 COAtOV MOIE\A?XASO-fwt21 MSUOCASe)?MOCe I COAtOV MOI E\A?XASO-fwt21 M SUOCASe)?MOCe I FfMWl A^QOOOOOC —$皿a 图4匚I车身一阶模态振型 引起车内异常振动和噪声。 2建模与仿真 2.1有限元模型 首先建立片车身的三维几何模型,然后导入有限 元前处理软件进行单元离散,单元网格尺寸设为 lOmmo飯金件和骨架Z间按实车情况进行连接:对于 点焊连接,根据焊点单元直径采用Weld单元模拟⑻; 对于螺栓连接和直径较人的钏接采用Beam单元模拟; 对于粘接连接,采用Adhere单元模拟⑼。 建立的白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