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竹 中空、 有节、 挺拔 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 ————王禹偁 单位: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 授课人:范俊宁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面对贬谪所表现出的方正高洁的气节、淡泊宁静的心态、豁达自适的胸怀。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作者介绍 ?王禹偁(chēng)(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遇事敢言,因此屡遭贬谪。他是北宋初期首先起来反对唐末以来浮靡文风的优秀作家之一,诗文风格平易朴实,反对艰深晦涩,雕章琢句,为后来的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 写作背景介绍 背景材料???????本文写在王禹偁第二次贬官期间。公元997年,刚即位的宋真宗把王禹偁召回京师,从而结束了他的第一次贬谪生活。但是,王禹偁依旧直言敢谏,不畏权贵,跟宰相张齐贤、李沆产生了深刻矛盾。所以时隔一年,正当千家万户送旧迎新、京城内外爆竹声声的大年三十,王禹偁再一次“拜受”了贬官诏令。第二年暮春三月,他怀着无限怅恨离开开封。公元999年的中秋佳节,身在湖北黄州的王禹偁,眼望着溶溶月色,禁不住千思万虑涌上心头,奋笔写下了此文。 赏析课文 1.赏析第一自然段: 思考:本段主要写什么? “黄冈多竹,可代陶瓦” { 明示就地取材 暗表爱竹之情 竹楼新建之因。 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赏析第二自然段: 思考:本段主要写 作者是如何描写竹楼视之美与听之美的?请从原文中找出。 竹楼之“视” 远观 近览 竹楼之“听” 宜听急雨 宜听密雪 宜弹琴 宜吟诗 宜下棋 宜投壶 豁达自适的雅兴 竹楼视听之美 ※课文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竹楼视听之美时,为什么略写所见之景,而侧重于从听觉角度来写声音? 从声音角度更能体现竹楼的独特之处,由于竹的共鸣效应,竹楼里的音响效果不同寻常,作者认为这些和谐宜人的美妙声音“皆竹楼之所助也”,体现作者对竹楼的喜爱,及作者恬淡高雅的志趣;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竹楼环境的清幽宁静,这正是作者选择在“雉堞圮毁,蓁莽荒秽”的偏僻角落里修建竹楼的原因所在,那就是——寻求宁静,可见作者虽身处困境,心灵却依然平静,表现了作者在困境中持守高洁的气节和处变不惊、淡泊宁静的心态。 3.赏析第三自然段: 思考:公务之余,作者在竹楼干什么呢? 竹楼闲 居之乐 读书——销遣世虑 揽胜 { 赏景 酒醒茶歇后 { 送夕阳 迎素月 } 怡然自得的情趣 从课文第三段中,我们从作者的闲居生活中看到一个怎样的作者形象? 闲居所著之装——身披鹤氅,头戴华阳巾,俨然隐居之士。闲居之乐——读书,赏景,饮酒,品茶,送夕阳,迎素月,这样的生活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超然尘世之外,与自然为伍,与日月相伴的作者形象,表现出作者身处逆境而豁达自适的乐观情怀和对名利纷扰、富贵宦达的厌弃。身落尘网里,心在从容中。 4.赏析第四自然段: 思考:本段作者列举四大名楼有何用意? 竹楼的诗人风韵 { 天下名楼华美 吾所不取 } 高洁不俗的志向 以楼明志。四大名楼高大华丽,却是藏污纳垢之处,我之竹楼虽然简陋,却尽显高雅;声色歌舞乃昏庸权贵和俗夫之事,非骚人之事;骚人自当持守高洁。于对照之中,再显淡泊的志趣。 5.赏析第五自然段: 思考:本段中作者一方面说“岂惧竹楼易朽”,一方面又说“ 庶斯楼之不朽”这是为什么?矛盾吗? { 岂惧竹楼易朽 庶斯楼不朽 } 官场失意的淡忧 对竹楼的祝福 竹楼之美 美在宁静 (环境幽静 心灵宁静) 竹楼特点: 竹楼之乐 乐在雅趣 (心归自然 远离尘俗) 竹楼之雅 雅在高洁 (环境幽雅 为人儒雅) 作者情怀: 身处逆境 持守淡泊 庄重高洁 小结:竹 楼 寄 情 托 物 言 志 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 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同样是在黄州,同样是遭贬谪的命运,同样是豁达自适的胸怀,苏轼借《赤壁赋》寄情于雄伟壮丽的赤壁,而王禹偁则对黄州遍地生长的竹子情有独衷,怎样理解王禹偁呢? 竹子是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 探 究 讨 论 竹 颂 苏轼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清代名人郑板桥说:“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