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液—液界面的性质 液体的粘附与铺展 液—液界面张力理论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 液—液界面上的吸附 微乳状液及应用 1.内聚功(work of cohesion) 等温、等压条件下,两个单位液面可逆聚合为液柱所作的最大功称为内聚功,是液体本身结合牢固程度的一种量度。 内聚时两个单位液面消失,所以,内聚功在数值上等于该变化过程表面自由能变化值的负值。 内聚功(work of cohesion) 液体的铺展 一种液体能否在另一种不互溶的液体上铺展,取决于两种液体本身的表面张力和两种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 一般说,铺展后,表面自由能下降,则这种铺展是自发的。 大多数表面自由能较低的有机物可以在表面自由能较高的水面上铺展。 液体的铺展 液体的铺展(spreading) 在纯净的水面上滴入一滴不溶性油,可能产生下列三种情况之一: (1).油停留于水面上,形成双凸透镜的液滴,这种情况称为不铺展。如图(b)所示。 (2).铺展成为一薄膜,此薄膜在均匀分布于表面上形成双重膜之前会产生干涉色。(双重膜是一厚至足以形成双界面的薄膜,每一界面互为独立并各具特征的表面张力)。如图(a)所示。 液体的铺展 ?????????????????????????????????????????????????? ????????????????????????????????????????????????? (3).铺展成为单分子层,过剩的油仍保持透镜状并维持着平衡,如有右图所示。 现在进一步分析油在水面上铺展条件。如图(a)所示,油滴在水面上的铺展过程中新产生了油~水(O/W)和油~气(O/G)界面,原有的水~气(W/G)界面则消失,设水面的表面积为 As,油滴的表面很小, 可以略去,过程的吉氏函数变化为 液体的铺展 ????????????????????????? ??? ?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只有吉氏自由焓减少的过程才能自发进行,故铺展条件为: ????????????????????????????? ??????????????? 哈金斯(Harkins)定义起始铺展系数为: ????????????????????? 根据上式,铺展条件为: 液体的铺展 设液体1和2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分别为g1,g, g2,g和g1,2。 1 2 g1,g g1,2 g2,g 在三相接界点处,g1,g和g1,2的作用力企图维持液体1不铺展; 而g2,g的作用是使液体铺展,如果g2,g(g1,g+g1,2),则液体1能在液体2上铺展。 液体的铺展 ?????? 液 体 Si/(N·m-1) 结 论 正一十六烷正一辛烷正一辛醇 0.0728-(0.0524+0.0300)=-0.00930.0728-(0.0508+0.0218)=+0.00020.0728-(0.0085+0.0275)=+0.0368 不能在水面上铺展仅能在纯水面上铺展能在污染水面上铺展 几种有机液体在水面上的铺展系数 液体的铺展 若油一水之间具有相互溶解度,则应注意,达饱和之后其铺展系数 Sf 与 Si 可能不同,甚至结论可以相反。例如正已醇在水面上的起始铺展系数为 ??????????????????????????????????????????????????? 故在水中滴入正已醇时先在水面上铺展开来,但过一段时间后由于相互溶解度使 γW/G 发生显著变化,达饱和时: ????????????????????????????????????????????????????? 液体的铺展 Sf0,不利于铺展,故出现了如上面图所示的膜又收缩成为透镜状的情况,而在其他地方则仍铺展形成单分子层。 液液铺展现象的研究有其实用意义。如彩色胶片生产中,要把多种感光胶液分层涂布在片基上。现在采用的是一次涂布法,这就要求上层液体能很好地铺展在下层液体上,为此,需调节各层液体成分,使 Sf=0。再如,扑灭油类火灾的灭火剂,必须要求水溶液在油上铺展。此时,必须选择一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使Sf0 。 2.液—液界面张力理论 液—液界面张力的测定 (1)毛细上升法:方法简单、方便。但接触角不易测定。 (2)滴体积法:方法简单、方便。但要引入校正因子。 注意上述两种方法的有关公式中,不能忽略任一相的密度。 关于液—液界面张力的理论 液液界面张力同表面张力一样,是界面上的分子受到两边液相 分子作用力的结果。其值与两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 液—液界面张力理论 1 Anto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