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案例 7-1 风筝
在初二语文课《风筝》教学中,课程开始时,教师在电脑屏幕上展示课文“放风筝”的
插图,同时播放《春之声》圆舞曲,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
他们的想像力,从而对画面进行细致描述和大胆揣测。
接着,师生在舒特曼《小夜曲》悠扬的旋律中朗读全文,感知课文思想。在朗读时,力
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产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感受到全篇
都笼罩着的悲哀感情。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把全篇中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学
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进行自主提问,教师及时地进
行点评和指导。
教案标题:风筝
教案来源:邱友发(上海仙霞高级中学)
学科:语文
适用年级:初二
所需时间:4课时
学习目标:
掌握本文中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兄弟间的情感以及作者的自省精神。
培养学生网络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资源
1. 鲁迅主题学习网站;
鲁迅在今天的意义:
/GB/guandian/183/4970/
鲁迅文集:
/cnread1/mjfc/l/luxun/index.html
2. 常规资源:关于鲁迅的读物、扫描仪、打印机、实物投影仪等;
3. 教学支撑环境:一个具备50台电脑能上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教室、学
生论坛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
1. 鼓励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2. 1925 年左右中外社会状况;
3. 鲁迅其人其作品其思想;
4. 查字典,落实生字词的音和义;
5. 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 1 课时 研读风筝
一、情景导入
在大屏幕上展示课文“放风筝”的插图,同时播放《春之声》圆舞曲。用直
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进行画面的细
致描述,内容的大胆揣测。为课文学习设置情景,营造氛围,自然导入。
二、整体感知
1. 师生在舒特曼《小夜曲》悠扬的旋律中,朗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读
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产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
2. 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1) 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
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2) 略说人物: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
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注:学生可能这样说:
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
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
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
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
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三、研读“悲哀”
1. 朗读体会
1)提问: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哀)
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及时点评。个别表演读后,四个小组
连缀读完所有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
2. 合作探究
1)学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进行
自主提问
2)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先由四人小组合作探讨,然后在
全班进行交流。
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四面都还是严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