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的贮藏技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ANSHU DE SHOUHUO YU ZHUCANG JISHU 1.了解甘薯的贮藏生理和烂窖的原因; 2.掌握甘薯适时收获和安全贮藏的技术。 一、甘薯的收获 (一)适期收获的意义: 甘薯收获的时间早晚,对产量、加工利用和薯块的安全贮藏都有密切关系。过早收获,产量低,不易贮藏。收获过晚,不但不增加产量,还会使薯块淀粉含量下降,糖分增加,出干率和出粉率下降。同时因受冷害而不耐贮藏,造成烂窖。 (二) 甘薯的收获适期 甘薯一般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5℃甘薯停止生长时开始收获,到12℃时入窖结束。从时令上看,到“霜降”时入完窖为好,中原地区最迟必须于10月底前入窖结束。务必防止收获过晚,发生冷害腐烂造成损失。 (三)收获方法及要求: 收获时,应选择无风晴暖天气,上午收获,下午入窖。在田间晾晒2—3个小时,可促进薯块伤口愈合。当天收刨当天入窖,以防薯块受冻。先收种用薯,后收食用薯。薯块应随时入窖,有的地区应及时切晒加工。 一般采取手工收获,面积大的采取机械收获。收获要仔细,尽量减少损伤,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放。 二、甘薯的贮藏技术 (一)贮藏生理 ???1.呼吸作用 薯块的有氧呼吸强度比谷类作物的种子要大十几倍到几十倍。当窖温高于18℃时,块根呼吸强度较大,容易发芽;低于10℃时,呼吸强度弱,甚至失去活力。受冷害、染病和破伤的薯块,也会提高呼吸强度,对贮藏不利。 氧气不足时为缺氧呼吸,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和较少的热量。当酒精和二氧化碳过多时会使薯块中毒,引起腐烂。??? 2.愈伤组织的形成 薯块在收、运和贮藏过程中造成伤口,就会使水分散失,病菌侵入,使薯块不耐贮藏 。在一定条件下,使伤口迅速愈合形成愈伤组织对贮藏是有利的。 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可促使薯皮愈伤组织形成。如温度为25℃,相对湿度80~90%,通气良好条件下,约3天即可形成愈伤组织。 3.营养物质的变化 (1)水的变化:块根含有较多的水分,一般达65%~75%,高的达80%以上。贮藏期间水分逐渐减少,窖温愈高,湿度愈低,水分的损失愈快、愈多。 (2)淀粉和糖的变化:在贮藏过程中淀粉的一部分转化为糖、糊精和水,糖的一部分为呼吸所消耗,另一些则存于薯块内。因此,贮藏一段后薯块中的糖会有所提高。 (3)其它物质变化:维生素C等物质在贮藏期间有所损失,贮藏期愈长,损失愈多。 受冷害薯块皮部:不溶性果胶质→可溶性果胶质→皮软 受冷害薯块内部:可溶性果胶质→不溶性果胶质→心硬 二、烂窖的原因 (一)热害与冷害 温度达16℃以上时,会引起薯块发芽和病菌迅速繁殖(如软腐病发生的最适宜温度为15~23℃),温度低于9℃则薯块易受冷害。甘薯贮藏的适温为11~14℃,最适温度为12.5℃。收获过晚,入窖前在窖外遇到0℃以下的低温易造成冻害。 (二)病害 薯块在窖内发病的原因是薯块带病、破皮受伤或 窖内病菌传染。黑斑病发生于贮藏初期气温较高的时期,软腐病多发生在受冷害后的贮藏后期。薯块带菌、旧窖有菌、薯块有伤、温度湿度高,易发生病害。贮藏期病害主要有:软腐病、黑斑病、茎线虫病等。 甘薯黑斑病 甘薯软腐病 (三)湿害或干害 入窖初期薯块呼吸旺盛,薯堆温度升高,薯堆内水汽上升到堆表时,因温度较低发生凝结,形成水珠,俗称“发汗”。另外,雨水入窖、窖内地下水上升,形成窖内淹水,造成湿害。 窖内相对湿度以80%~90%为宜,低于70%薯块失水快,有机质分解,易产生糠心和干腐等现象。 (四)缺氧 窖内堆放过满,封窖过早过严,通气不良,会引起缺氧呼吸,发生酒精中毒而烂窖。 三、贮藏技术 (一)打好安全贮藏的基础 1.选好窖址 甘薯一般采用窖藏,窖址应选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土质坚实,地下水位低,运输管理方便的地方。贮藏窖的大小,应根据种植甘薯面积、用种量和生活需要数量来决定。计算薯窖容量,一般按每立方米薯块重约500公斤左右折算。每个洞(室)的贮藏量,应不超过整个洞(室)容积的70~80%。 2.窖型确定 甘薯储藏窖的窖型可根据各地的具体地形、水位、建筑材料、投资能力等来确定。 地下水位高,土质疏松的地方选建棚窖;土质坚硬,地下水位深的地方建深井窖;有条件的或专业贮藏者可建屋窖,有地上式和半地下式两种。 高温大屋窖示意图 1.烟囱 2.烟道 3.对口窗 4.门 5.炉子 6.烧火坑 7.管理室 井窖与棚窖断面图 井窑与棚窑断面图 Ⅰ.井窑 Ⅱ棚窑 1.井口 2.出入口 3.盖土 4.气筒 5.盖草 3.旧窖消毒 选用旧窖贮藏,应及时清扫维修,在甘薯入窖前还要进行彻底消毒。先刮去窖壁一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