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训练4.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文阅读训练4(45分) 姓名: 《寒食帖》往事(节选) = 1 \* GB2 ⑴北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夏季的一天,当正在四川省青神县山水间流连的黄庭坚,突然见到了苏轼十八年前信笔而发的一幅作品时,惊得当场呆住了! = 2 \* GB2 ⑵十八年前的寒食节这天,黄州很冷。比天气更凄凉的,是苏轼的心情。两年前,四十五岁的他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这里,挂了个名为团练副使的闲职,不但无团可练,反而处处被监视、被掣肘,一举一动都被人暗中记录下来,以便随时向京城报告。形同软禁的生活,让他生活潦倒,精神落寞。 = 3 \* GB2 ⑶尤其令他心寒齿冷的,是所谓“乌台诗案件”爆发时,他被一根绳子拴在颈项上,像鸡鸭一样被押解上京的情景:公元1079年7月28日,朝廷派人到湖州的州衙来逮捕苏轼。史书里记载说,当气势汹汹的差人走进州衙时,苏轼害怕得躲在后屋里不敢出来,后来经朋友百般劝说,他才战战兢兢穿了官服走出来。差官立刻叫差人摘了他的官帽,然后像捆鸡鸭一样将他捆起来,呵斥他上路……行到太湖的那晚,天上繁星满天,湖面波光浩渺,想起人间如此风景,而自己上京却不知是死是活,苏轼难过之极,差点一头扎进太湖之中…… = 4 \* GB2 ⑷终于从监狱里挣脱出来,来到了偏远的黄州,可是这里的生活状态让他非常难受,尤其是昔日诗酒唱和的朋友们此时就像人间蒸发一样,更令他心酸不已。元丰四年,友人马正卿见他日子过得实在穷困,便代他向州官求情,请得黄州城东荒地数十亩让他垦种,才解决了他的吃饭问题。后来苏轼将那里取名为东坡,并修建了雪堂,并就此将自己称作了东坡老人。晴朗的日子,这个四十来岁的东坡老人便像他喜爱的陶渊明一样,带着农具来此劳作。短暂休息的间隙,他常躺在地上看天上白云悠悠……有时候落大雨,他也戴了斗笠出来,沿着崎岖的山路缓缓走上雪堂,一路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在山野间响个不停。 = 5 \* GB2 ⑸到东山坡上开荒耕种的第二年,元丰五年(1082年)寒食节(清明前一天)这天,黄州的天气突然由暖转寒,一早起来,朝霞如彩,谁知到了中午,天边突然乱云飞渡,到黄昏,蒙蒙如丝的细雨竟夹杂冰雹,噼噼啪啪地敲打下来。东山坡上,已经青中带黄的麦穗被打得七零八落。 = 6 \* GB2 ⑹眼看一年的辛劳转眼化为乌有,苏东坡再也压抑不住,查看灾情回来,他愤然提笔,在灯下作诗一首。诗曰: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愁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 7 \* GB2 ⑺一夜雨声淅沥。第二天一早起来,天地间雾气生烟,春雨连成绵延不绝之势。他伤感不已,再次挥笔,将心中的愤懑尽铺于纸上: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 8 \* GB2 ⑻中国书法史、文学史上的一幅珍品就此诞生。因是苏东坡在寒食节当天以诗入书,诗书双绝,后来的人们把它叫做了《寒食帖》,全称为《黄州寒食诗贴》(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 9 \* GB2 ⑼然而有趣的是,写完《黄州寒食诗帖》之后,苏东坡转眼就从悲苦愁闷的情绪中,一下子回到了乐天知命的路子上。就在这年麦收之后,仲夏的一个夜晚,他和当地几个乡村老人在雪堂中,一边听着四周浩荡的蛙声,一边在星空下轻摇蒲扇。把酒话桑麻的氛围让苏东坡不觉大醉,待他醒来,人们早已经散了,唯有银河中万星如灯。借着星光,他兴冲冲地返回城里,却不料家门紧闭,他感慨地吟道: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10 \* GB2 ⑽就在黄州城边滚滚东流的长江那翻卷不息的涛声中,苏轼瞻前顾后,如炬的目光穿透深邃的历史。“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人生的谷底间,他如同天地间独自起舞的沙鸥,趁明月清风振羽而起,于渺渺星空下获得了身心的大解放。此后,心明眼亮的东坡居士白衣飘飘地立于命运的波峰之上,笑容可掬地面对了一切苦厄:离开黄州之后,他曾一度重新入朝为大学士,转眼却又被贬斥,被赶到了更加边远困苦的广东惠州,然后又是更加遥远的海南,然而他已毫不在意。在惠州的赤日炎炎下,他开口便笑:“日啖茘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横渡雷州半岛,前往海南的路上,眼看天地间波涛茫茫,仿佛走到了天尽头,六十二岁的他回望身后渐行渐远的大陆,一生经历如电光石火般在心头闪过,虽已是将军白发的年纪,他却从容吟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

文档评论(0)

jyr0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