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幼儿歌谣的艺术形式及其审美特质
摘要:本文认为幼儿歌谣的审美特质分为情感美、音乐美、形象美、科学美、行为美等五个方面,并对其进行解读。
关键词:幼儿歌谣审美特质解读
学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口头语言的听话和说话能力。幼儿童谣对于婴幼儿思维、智力的发展,视野的开阔,知识的丰富,语言的训练,道德情操的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幼儿歌谣的艺术形式
表1幼儿歌谣的艺术形式及教育功能
二、幼儿歌谣的审美特质
1.幼儿歌谣的情感美
情感美不仅是指儿歌本身所特有的意境,更是指亲子游戏中父母的情感表达。
第一,摇篮曲(母歌)。
摇篮曲不同于其他歌曲,它是具有催眠特性的典型乐曲,通常以摇摆节奏的6/8拍写成。它曲调平和,节奏缓慢,所以最容易使宝宝安静下来,而且很快进入睡眠状态。孕妇唱摇篮曲,腹中的胎儿也会学着“歌唱”,这种有氧运动能刺激胎儿脑细胞的生长、提高其运动的活力、改善母体和胎盘。[1]
有许多适合孕妈妈听的外国乐曲,如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和狼》,罗伯特?舒曼的《梦幻曲》等。[2]一些中国名曲也可以作为选听对象,如《平湖秋月》、《采茶扑蝶》等。
第二,念唱中的童趣之美(子歌)。
娱情歌、颠倒歌、幼儿唐诗都可以。体现孩子的稚拙可爱,又具有健康的教育意义。子歌最好是母亲可以和着音乐同步吟唱,既让宝宝熟悉妈妈的声音,又利于培养其倾听习惯。
事实上,幼儿在婴儿期已经能够接受简单的语感训练,比如0-3个月时,孩子能通过简单的语句进行情绪识别。幼儿在这种称作“子歌”的哼唱中,从其优美的音调和旋律中体会到的是一种温馨的母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一种信任、关爱的性格情操。[3]
此外,心理学中讲到儿童的思维具有“泛灵观念”,这使得儿童看待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意识、有感情的。儿歌也通过拟人赋予童趣。如:
“小露珠,真淘气,坐着绿叶打滑梯,咚的一声摔下来,一头钻进泥土里”。[4]
2.幼儿歌谣的音乐美
儿歌自身以短句为主,辞格中夹杂儿化音、叠声、叠韵、回环、反复,并构成了节律性,使整体变得优美。常见如连锁调、绕口令、字头歌等,可以纠正发音,锻炼记忆力。
第一,儿化音和轻声。
儿化音给语言带来了柔美和亲切感,轻声使语言和谐动听。
“一颗小谷粒儿,没当一回事。小兔一顺手儿,把它扔进地儿。谷粒生谷苗儿,谷苗生谷穗儿,谷穗磨小米儿,小兔吃一顿儿。”[5]
第二,顶真、反复。
顶真就是指用前一个句子的结尾部分作后一个句子的开头,使相邻的两个句子头尾蝉联、环环相扣的辞格方式。
“羊,羊,跳花墙;花墙高,跳石桥;石桥大,跳篱笆;篱笆低,跳水池;水池小,啥好跳,蹲在圈里啃干草。”[6]“xx/xxx/xxx/xxx”的节奏,加之其采用连锁调的形式,以相同的词连接上下句,随韵结合,句法简短,顺口、易记,有着浓郁的游戏色彩,深受幼儿的欢迎。
第三,叠词叠韵,合辙押韵。
常见于绕口令,通常将若干双声、叠韵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易混淆的词汇集中在一起,编成简单有趣、语言拗口的童谣。
“有个小猴叫毛毛,一天下山去摘桃,摘下桃它就跑。跑上山,把桃咬,沾了一嘴白毛毛,原来是只大棉桃。”[7]
第四,列锦。
列锦就是将两个以上的名词性成分并列在一起,铺排成句,形成一个有强大语势链的辞格方式。读来如珠落玉盘,流转自如,令人听来悦耳。常见于字头歌,例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苹果,桃儿,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8]
3.幼儿歌谣的形象美
儿歌的形象美体现在修辞方面。修辞中的摹状、拟人、设问、比喻夸张等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渲染力。
第一,摹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所要描述的事物的状态、颜色及声音模拟出来,给人一种鲜明的印象。
①摹声是用象声词来描摹事物声响的一种形状。
小猫cat瞄瞄瞄,cat、cat是小猫;小狗dog旺旺叫,dog、dog是小狗;
②摹色是用色彩词来描摹事物颜色的一种摹状。
“大萝卜,水灵灵,小白菜,绿莹莹,西红柿像灯笼,黄瓜一咬脆生生,多吃蔬菜身体好,壮壮实实少生病”。
③摹形是用象形词来描摹事物的一种摹状。
“兔子尾巴一点点,公鸡尾巴弯又弯,鸭子尾巴扁又扁,孔雀尾巴像把扇。”对形体的模拟活灵活现,增添了作品的情趣。
第二,设问:它可以引人注意和深思,同时也能使儿歌的抒情状物有起有伏,生动别致。如:什么虫儿嗡嗡嗡?什么虫儿提灯笼?什么虫儿爱跳舞?什么虫儿吃害虫?蜜蜂飞来嗡嗡嗡,萤火虫儿提灯笼,花儿蝴蝶爱跳舞,蜻蜓最爱吃害虫。
第三,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板凳板凳歪歪,菊花菊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