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挖色到下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从挖色到下关   洱海东岸有一个古老的集镇叫挖色街。是我出生的地方。洱海南岸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大理市下关。从挖色到下关,走旱路50余公里,走水路约40公里。几十年来,我在挖色和下关生活着、工作着,经常在这条路上反复往返。   1961年,我从宾川一中高中毕业后,在洱海区挖色管理大队工作。那时挖色没有一寸公路,不要说乘汽车,就连马车都没有,所以要到下关办事,一是乘船走水路。二是翻过洱海东岸的几座大山走旱路。当时乘船没有固定或者按时开的客船,只有临时搭那些专门从事运输的木帆船。一般情况下,头天就得找好船家商量好时间,第二天后半夜就要上船。这种帆船除了船头一小部分有雨篷外,诺大的船舱都裸露在外面,不遮风,不挡雨,人和货物挤在一堆。   夏天乘船要好过一些,冬天和雨天乘船就惨了。风雨浪沫像无数把刀子在海面上飞舞,割得人手脚冰冷麻木,耳朵生疼,全身上下都冻起一团团鸡皮疙瘩。加上那一个接一个翻滚的波浪有时将船抬上浪尖,有时又把船抛入浪谷,不一会功夫就会有人晕船。将身子扑在船舷上呕吐。风把脏物四处乱吹,有人就开始叫骂。船尾掌舵的艄公大吼一声:“现在风高浪险,大家坐好莫乱动。”是的,如果不按原位坐好。一旦船一偏。一个大浪顺风向船扑过来,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只好任风浪宰割,乖乖地在原位上坐好。若是顺风顺水,再担惊受怕半天也就到了。若风不顺或无风。在海面上飘一两天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我从下关开会赶回挖色。遇上无休无止的挡头风。整整在海上飘了三天三夜。第一天到海东的下和湾。第二天到文笔村。直到第三天下午才回到挖色老家。一颗悬着的心才“笃”地放了下来。因为洱海风高浪急,翻船死人是常有的事。   如若不渡船走水路。沿着海岸边走旱路到下关,就要沿着幽深的东瓜箐翻过陡峭的旗鼓山、玉寨山,穿越海东,绕过凤仪的满江等乡镇,这样从天亮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能赶到下关。那时生活困难,往往走山路穿的是草鞋,脚上磨起一个个血泡钻心地疼。若遇上下雨,经常在山路上滑倒,变成泥猴不说,扭伤了身子也只能暗自忍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挖色到下关的交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村里修起了一艘能装载九十吨货物、乘坐上百人的机动客货轮,每天早晨从挖色码头起航,由于船体大,航速快,坐在船里就像坐在家里那样稳当,每天不到一个半小时就顺顺利利地靠岸了。下午三四点钟,船等着出外办事或做生意的人们归来才返航回到挖色,乘船的人们终于从风吹浪打雨淋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政府修通了从挖色到下关的乡村公路,出外办事,无论走水路还是陆路都一样方便,到九十年代初,又修建了挖色至下关的环海公路,而且还铺上了柏油,同时开起了班车。一天到晚车来车往,极大地方便了沿岸的群众。过去由于车子不太多,一到夏收春种时节,不少群众经常把收割的豆子或麦子摊在路上让车碾,猪狗牛羊也跟着碾,影响了交通。近年来,为了彻底改变交通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州市政府决定。将整条环海路进行全面拓宽。两个车道变成了双向行驶的四个车道。改造拓宽后的路,平平展展,洁净得闪闪发亮。路上不准村民晒碾豆子、麦子,大车小车刷——刷——地像一匹匹骏马。风驰电掣地在路上飞行。如今的挖色村,不少村民都买了汽车。有货车、中班车、微型车,也有小轿车。从前村民们不论出哪里办事。都要点头哈腰地求驾驶员。如今在路上只要将手轻轻一抬,车子就会在你身边停下来。有时即使不抬手,车里也会有人从车窗探出头来,微笑着问你:“同志,搭车吗?”服务态度极好。   我每年十几次从下关到挖色。一路上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渔舟晚唱,鸥鹭翔飞,感到很畅快,很幸福。有一天上午十点钟,我在下关给嫁在挖色镇洱海边康廊村的大女儿打电话。说一家子要到她那里吃中饭。女儿高兴地说,“洱海已经开海捕鱼了,不少渔船都停在家门口,你们赶紧来,我用海水煮海鱼等你们回来吃!”小儿子开车。年轻气盛车子开得自然快一些。只用了四十多分钟。车子就到女儿家,女儿说:“爹,你们来得好快,想不到我的鱼刚刮洗好煮进锅里你们就到家了。”   1991年7月。开始修建从广通到下关的广大铁路,1998年6月22日铁路修通,历史上第一辆火车开到下关。海东海西不少白族人只听说过火车,没有亲眼见过火车。通车的那天,成千上万的人涌到下关来看火车。一位年过古稀的白族老大爷,牵着双目失明的老伴,把一列长长的火车从头一直摸到尾,老伴含着满眶的喜泪说:“想不到火车会有这么长这么大。恐怕几千人坐在上面都坐不满呢!”   1995年11月。大理市在离挖色仅仅只有20多公里的荒草坝建起了飞机场。每天都有一架架银亮亮的飞机轰隆隆地划过挖色的上空。2004年从大理到丽江的大丽铁路开始修建,铁路经过挖色,在离我们家不远的山脚下还建有一个火车站。现在这条路上的几十个隧道都已全部贯通,全线铺轨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