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3机械系统设计的多视角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工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可靠性设计、分析与试验是可 靠性工程技术的核心,对于保障装备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本书从理论与应用 结合的角度,系统阐述了机电系统可靠性的基本理论、主要技术、应用方法, 内容涵盖机械可靠性设计分析、电子可靠性设计分析、机电系统可靠性与寿命 试验,理论性、实践性强,结构完整,对于可靠性工程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应用 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第一节 可靠性设计原理与可靠度计算 一、可靠性设计原理 (一)产品设计中的可靠性问题 从可靠性的角度,可将机械设计所涉及的产品划分为3类: 1.本质上可靠的零件 它是指强度与应力之间有很大的裕度,且在使用寿命期内不耗损的零件。 这样的零件包括正确使用的电子器件、不运动的机械零部件和正确的软件。 2.本质上不可靠的零件 它是指设计裕度低或者不断耗损的零件。它包括恶劣环境下工作的零件 (例如涡轮机叶片),与其他零件有动接触的零件 (例如齿轮、轴承和动力传 输带等)。 3.由很多零件和界面组成的系统 例如机床、汽车、飞机、工程机械等,存在很多种失效的可能性,特别是 界面失效 (包括不适当的电过载保护,薄弱的振动节点,电磁冲突,存在错 圈 机械系统设计的多视角研究 误的软件等)。 为了保证产品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工程师的任务如下: (1)正确地选用零件。 (2)保证产品具有足够的安全裕度,特别是在强度或应力可能出现极值 的场合。 (3)通过安全寿命设计、维修等防止耗损故障模式在设计寿命期内发生。 (4)确保系统界面不会由于相互作用、容差错配等原因导致失效。 对于大多数机械产品,初步设计的各方面都无法达到 “本质可靠”的标 准。因此,对所设计的产品必须进行分析和测试,以便掌握其工作情况,了解 其可能导致失效的原因。查明各种原因后,必须重新设计并且重新测试,直到 最后的设计达到规定要求。 产品按照设计要求被制造出来。原则上,每个产品都应该相同并且制造精 确,而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论由人工制造还是通过机器制造,生产制 造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固有的不确定性。理解并且控制这种不确定性,实施 检查、测试,鉴定出不合要求的产品是制造者的任务。对很多机械产品来说, 操作和维修的质量也影响其可靠性。 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出发,产品可靠性问题有以下基本特征: (1)失效主要是由人 (设计者、供应商、装配者、用户、维护者)造成 的,因此可靠性的保证基本上是一项管理任务,为防止产生失效,应保证选用 合适的人、团队、技能和其他资源。 (2)产品的可靠性及其质量不是依靠彼此独立的几个专家就能有效地保 证的,防止失效要通过全体人员共同有效的工作才能得以保证。 (3)对于防止失效而言,可以说不存在极限。人们可以设计并且制造出 可靠性越来越高的产品。 在产品的制造质量方面,也不存在进一步提高质量就会导致更高的费用的 分界点,在考虑整个产品寿命周期时这一观点就更有意义。与在生产质量方面 的改进相比较,努力保证设计产品内在的可靠性,通过好的设计和有效的试 验,能带来更高的利润。 传统设计采用确定性的设计参数与设计指标,可靠性设计 (或概率设计) 则把设计指标及有关参数作为随机变量处理。设计目标都是在给定的载荷条件 下,设计出安全、合理的零件或结构,基本方法是通过对 “载荷”与 “强度” 的比较,保证所设计的结构零件使用的安全性。确定性的强度设计一般根据许 用应力和安全系数及相应的准则保证使用安全,可靠性设计通过控制失效概率 来保证可用性。 第二章 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 . 可靠性设计与传统设计的主要差别可以简单地归纳为: (1)设计变量的属性及其运算方法不同。 可靠性设计中涉及的变量大多是随机变量,涉及大量的概率统计运算。 (2)安全指标不同。 可靠性设计用可靠度作安全指标。可靠性指标不仅与相关参量的均值有 关,也与其分散性有关。因而,可靠性指标能更客观地表征安全程度。 (3)安全理念不同。 可靠性设计是在概率的框架下考虑问题的。在概率的意义上,系统中各零 件 (或结构上的各部位)的强弱是相

文档评论(0)

186****83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