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有趣的太空实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奇有趣的太空实验   天上还能进行科学实验?对啦,自从人类把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各种科学实验就开始了。这些太空实验,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增加了人们对太空的了解,推动了航天科技的发展。      最早上天的小狗和大猩猩      人类在进入太空前,决心先把小动物送上天,来检验一下太空环境是否适合人类生存。1957年11月3日,苏联发射第二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二号”,将一只名叫“莱卡”的小狗带上地球轨道飞行。但莱卡很快死于惊吓和中暑导致的心力衰竭。   莱卡是世界上第一只进入太空实验的动物,为人类太空探索奉献了生命。苏联后来发射的无人飞船上创造了必须的生活和安全条件,装备了回收系统,再上天的小狗都好好地活着返回地面。这些太空狗成为载人航天的先行者。   1961年1月31日,美国发射了“水星二号”无人飞船,把一只3岁半名叫“哈姆”的非洲黑猩猩送上太空。该飞船经过16分钟39秒的飞行,最后在大西洋上安全溅落。英雄“哈姆”返回地面后,被送到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生活了17年,25岁时在北卡罗莱州动物园死亡。   后来,美国飞船又陆续把猴子和猩猩送上太空,进行医学和生物学方面的实验。      小贴士:太空英雄――流浪狗莱卡   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但却不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生物。莱卡是地球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生物,随着人造卫星顺利飞入太空,但很快在飞行途中死亡。莱卡脖子上的传感器传回地面的数据表明: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莱卡承受着巨大的痛楚。因为进入太空,莱卡成了最著名的太空犬,美国报纸还因此把前苏联的卫星称为“莱卡的卫星”。目前它的尸体与当年的太空舱还滞留在地球轨道上。      航天飞机上的中国青少年太空实验   人类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同时,没忘了让孩子参与到航天发展中来。美国在每次航天飞机任务中,几乎都会向孩子们征集太空实验项目,甚至为中国孩子特别举办了“中国青少年航天飞机实验活动”。从1986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学生就开始参加美国航天飞机“零星搭机实验计划”了。看看,都有哪些有创意和想象力的活动呢?   金鱼能在失重的太空游水吗?在太空中是否能做出来豆腐?中草药能在太空生长吗?在太空画水墨画是什么样子?……真是五花八门。这些实验试图从不同角度考察太空失重、辐射等因素对这些实验物的影响。其中,5项太空实验方案在1992年1月和1994年9月被带上“发现”号航天飞机,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吧!   “液态混合物的凝固”方案是沈阳107中学学生设计的,是把伍德合金和松香两种不同材料研磨成粉末,加以均匀混合后带上太空,在太空中加热熔融变成液态,再让其冷却凝固。这个实验用来观察它们在太空中熔成液体时的分布情况,为发展新材料新工艺开辟了新途径。   兰州14中学学生设计的“控制航天飞机内垃圾”方案,是研究解决航天飞机垃圾在失重条件下到处飘浮,有碍卫生和影响工作的问题。实验是这样的:做一个长方形箱子,用一块挡板将其分成两半,一半装有航天垃圾的碎屑物,另一半的四壁贴上双面胶纸。实验箱由航天飞机带上太空后,隔板被打开,垃圾在外力作用下作直线运动,碰到胶纸后会被粘住,未碰到胶纸的垃圾在箱壁的反作用力下,继续改变方向作直线运动,这样胶纸就会将全部垃圾收集起来。这项实验对改善航天员舱内生活状况具有实际价值。   郑州第26中学学生提出的“太空中固液表面的相互作用”方案,也很有意思:一个被航天飞机带到太空的容器内,液滴被撒到不同的固体表面。这个实验是用来观察在失重和真空环境下,液体没有自身重量,也没有其他杂质影响情况下,液态物质在固体表面是什么样儿的。这项实验对表面涂覆、焊接和精密制造有重要意义。   香港一家书院的学生提出的“失重条件下水流与油流的混合”方案,对实验在太空制取高纯度特殊合金和药物有重要作用。   石家庄庄华制药厂子弟学校学生提出的“失重对草履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方案,是在航天飞机上用离心干燥法保存草履虫胶囊,用密封瓶装稻草水培养草履虫,利用小灯泡为草履虫提供光和热,然后将实验结果返回地面进行检测,确定失重情况下草履虫的生长繁殖情况。这项实验由于电池“罢工”而未获成功。      中国卫星上的蚕宝宝和五色土   中国学生的太空实验是从美国的航天飞机开始的,那中国的航天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搭载中国学生实验的?是在2005年。这个由北京景山学校学生提出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的实验构想,算得上一波三折:   最初,这个实验被选为美国航天飞机“上天”的实验方案,在2003年1月16日由“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带上太空。从航天飞机上传回的数据表明,这些蚕能适应太空失重环境,有的已经结茧,有的正待产卵,一切状况良好。但不幸的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太空飞行15天后返航时失事,蚕的实验不幸夭折,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