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古典文学传播在民族发展中的作用
王运涛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河南郑州,450013)
摘要: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的鲜活载体,阅读古典文学是百姓求知增
慧、休闲娱乐最经典的生活方式,古典文学传播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现代文明的
迫切需要。从文化发生学的层面看,古典文学传播取向与中华民族发展有着深刻的渊源。本
文试从古典文学传播取向上挖掘文学传播中深层的价值问题,尝试归纳古典文学传播在
民族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古典文学;民族发展;文学传播
一、古典文学传播研究现状概述
眼下,古典文学传播研究日益接近“显学”,俨然已经是一门引人入胜的专学。顾名思
义,古典文学传播学者,研究古典文学传播之专门学问也,是一个广阔而专门的研究领域
具有重要性、独特性、广博性和现实性。沈阳师范大学的曹萌教授将之精要地概括为古典文学
的传播和传播的古典文学。“古典文学传播学”是一个年轻而新鲜的词语。自传播学传入中
国,1978 年复旦大学新文学刊物《新闻大学》上第一次出现了专门介绍传播学理论的文章,
至今也仅 20 年的光景。但最早的传播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至今,我们尚能每每从《修辞学》或《论语》中找寻到对传播现象研究的精辟论断。直接将传播
学原理运用于文学理论的研究是目前一个新兴的领域,一些学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从
2006 年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文言先生的《文学传播学引论》出版,2007 年新学期伊始沈阳
师范大学曹萌教授连续两年为其研究生开讲了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课程,武汉大学文学
院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心推出了《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二辑,让我们终于看到了
文学传播研究的春天正在向我们走来。因为中国语言文字的习惯,中国人向来有称 “学”的
传统,往往将较重要的、研究得较多的对象称之为“学”。如研究《文选》有选学、研究《红楼
梦》有红学、研究朱熹有朱子学,还有策学、汉学、宋学、闽学、关学之类。这种 “学”并非严格
意义的学科,而只是中国传统学 中的专门之学。[1]古典文学传播学便是在研究对象重要、
研究人员众多、研究成果丰硕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一门专学,是实至而名归,是在学显之后
蔚然成学的。它的出现并非任意的生造,而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在古典文学传播的漫长历程中,文学的任务和功能历来都受到重视。尤其注重文学与时
代、与政教的关系,强调 “诗言志”、“文以载道”、 “教以化之”等重大社会功用,强调
政治与艺 的完美统一,并由此形成一个鲜明地主张 “有为而作”、“有补世用”的优良传
统。公元前的孔子首先提出诗(文学)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
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三国魏文帝曹丕,极重视文章的写作,认为文章可以“经
国”,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
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王充也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者,一章无
补。”唐代的大诗人杜甫,对写作诗歌的目的作了更直截了当的阐释:“致君尧舜上,再使
- 1 -
风俗淳。”对此,白居易说得更为明白:“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苏东坡也
提出文学创作要“有为而作”,“言必中当时之过”。[2]古代诗人、作家、文论家这些关于
文学任务和功能的论述,对后来的创作实践和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而使得古典
文学的传播对民族的发展也深含文化意义。古典文学传播学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而且是一
个理论体系,重在探讨古典文学传播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或者说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
题。古典文学的民族语言风格,特别是其人物形象所表现的含蓄、简约、凝练、节制,及
其所蕴藏的表达的可能性都构成了作品充满民族性的哲性诗学内涵和艺术形式。本文试
从古典文学传播的选择取向上挖掘文学传播中深层的价值问题,尝试归纳古典文学传播
在民族发展中的作用。
二、古典文学传播在民族发展中的作用
古典文学是中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