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头颈部影像诊断口腔颌面颈部.ppt

医学课件-头颈部影像诊断口腔颌面颈部.ppt

  1. 1、本文档共1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头颈部影像诊断 (口腔颌面部及颈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李坚 口腔颌面部 正常CT表现 牙源性囊肿 odontogenic cyst 根端囊肿好发于前牙 角化囊肿好发于下颌角附近 含牙囊肿多发生在上颌尖牙或下颌后磨牙区 CT:颌骨内类圆形低密度区,轮廓清晰,边缘光滑,周围骨质增生硬化,密度增高。 MRI: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根尖囊肿 角化囊肿 含牙囊肿 成釉细胞瘤MR 牙瘤 牙 龈 癌 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40—60岁,男性较多。 多为分化较高的鳞状细胞癌,以下颌磨牙区多见。 CT:示病变区牙龈肿胀,局部形成软组织肿块,早期邻近颌骨牙槽突产生边界不清的骨质吸收;进一步发展,局部出现扇形骨质破坏区,分化较好者边缘整齐,分化较差者边缘不齐;可见淋巴结肿大 MRI: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侵犯牙槽骨,低信号的皮质骨破坏,牙槽骨内见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的肿瘤组织。 舌 癌 是最常见的口腔癌,好发于舌中段的边缘,男性略多于女性。 多发生于舌缘,其次为舌尖、舌背及舌根等处,常表现为溃疡型或浸润型,多数为鳞癌。 临床表现为局部新生物,可轻度疼痛或糜烂,局部硬结或溃疡;恶性程度高,早期颈部淋巴结转移。 MRI的冠状及矢状面扫描图像显示舌癌最佳。T1WI病灶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不清,常浸润至邻近的舌肌内。病灶在增强时有强化。MRI尚可显示肿瘤对邻近组织结构的侵犯。 舌癌CT 腮腺混合瘤CT 腮腺混合瘤CT Warthin瘤CT表现 腮腺恶性肿瘤CT 腮腺癌CT 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下列征象提示恶性可能: ①肿块境界不清,呈弥漫性浸润; ②肿瘤中心坏死,显示低密度区或浓淡不均 ③肿瘤外形不规则,呈分叶状; ④伴有颈部淋巴结增大者。 腮腺内外肿瘤的鉴别 腮腺深叶混合瘤与咽旁肿块鉴别 腮腺深叶肿块与腮腺组织之间无脂肪组织,而腮腺外肿瘤与正常腮腺组织之间常有一脂肪线分界; 腮腺深叶肿块常通过茎突与下颌角间通道突向茎突前区,常将咽旁间隙向内推移,颈内动静脉推向内后方;而茎突后区的神经鞘瘤、副神经节瘤及淋巴性肿块常将咽旁间隙向前、外推移,将茎突推向前方。 颈部 颈部正常解剖 环状软骨平面 舌骨平面 颈动脉鞘区解剖 颈部先天性病变: 腮裂囊肿 由未完全退化的腮裂组织发良育而成。 临床常见为第二腮裂囊肿,表现为颈外侧区囊性肿物。从咽扁桃体至锁骨上区的任何要地方,常见位置在下颌角下方、胸锁乳突肌中1/3的前缘或下方。 CT:典型部位是下颌骨,可见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囊性肿块,CT值0-20HU之间,囊壁薄,平扫时因囊肿壁与周围肌肉等软组织密度相近,囊壁显示欠佳,增强后囊液不强化,囊壁轻度强化。 继发感染时囊壁增厚,囊液密度增高,较大囊肿可推移周围组织,如胸锁乳突肌、颈动脉鞘和颌下腺。有时见囊肿位于颈内、颈外动脉之间,为特征性位置。 鳃裂囊肿CT 下颌角囊性肿物 下颌下腺向前中间移位 颈动脉向中间移位 胸锁乳突肌向后侧移位 伴感染时囊壁增厚强化,伴周围蜂窝组织炎。 腮裂囊肿MRI 囊肿在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壁T1WI较囊液信号高,但较肌肉信号低,T2WI为高信号。 增强扫描后囊肿壁明显强化,若继发感染则囊液内信号增高,囊壁增厚。 甲状舌管囊肿 胚胎期颈中线有甲状舌管穿越下行,其下端衍化为甲状腺,上端在舌根部形成盲孔,此管逐渐闭合消失,若未退化,残管组织可形成囊肿或瘘管。 中线或旁正中囊性肿物。①舌骨上:舌根或口底后部;②舌骨水平:中线;③舌骨下:包埋在横肌中 颈前正中类圆形囊性病变灶,边缘光滑整齐,壁薄而清晰,囊内密度均匀,呈液性密度,无增强。 囊肿后缘有一柄状突起,伸入舌会厌韧带及甲状软骨之后,为扩张的甲状舌管,其密度与囊肿相似,为本病的特征。 甲状舌管囊肿MR 颈部淋巴结分区 I区:颏下及颌下淋巴结 II区:颈内静脉链上组 III区:颈内静脉链上组 IV区:颈内静脉链下组 V区:颈外侧区淋巴结: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及锁骨所构成的三角区内 VI区:中央区淋巴结,包括喉前、气管前和气管旁淋巴结。 VII区:上纵隔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结结核 多见于年轻人,一侧或双侧发生,以一侧多见。 肿大的淋巴结常多个发生,大小不一,直径多在1-2cm之间,可互相融合。病理上多有干酪性变,后期可坏死液化形成脓肿或破溃后向皮肤穿破形成窦道。 CT和MRI:颈部胸锁乳突肌前后缘单个或多个结节影,常多发,直径1-2cm之间,病灶边界清楚,CT密度与肌肉、血管接近,边缘密度高于中心,MRI上T1WI为等或低信号,与肌肉信号相近,T2WI为高信号,中央部分T1WI信号更低,T2WI信号更高,增强扫描后结节边缘环形强化,环壁较规则,中心不强化,提示干酪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