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血瘀气滞证:髋部疼痛,夜间痛剧,刺痛不移,关节屈伸不利。舌质
暗或有瘀点,苔黄。
(二)肾虚血瘀证:髋痛隐隐,绵绵不休,关节强硬,伴心烦失眠,口渴咽
干,面色潮红。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
(三)痰瘀蕴结证:髋部沉重疼痛,痛处不移,关节漫肿,屈伸不利,肌肤
麻木,形体肥胖。舌质灰。
二、常见症状 / 证候施护
(一)髋部疼痛
1. 评估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与负重、活动及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
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 卧床休息,下床活动时使用拐杖,避免患肢负重 .
3. 遵医嘱中药熏蒸。
4. 遵医嘱中药塌渍。
5. 遵医嘱中药外敷。
6. 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二)关节屈伸不利
1. 评估患者髋关节僵硬、 活动受限对生活自理能力影响, 协助患者生活所需。
2. 遵医嘱蜡疗,协助患者进行髋关节被动锻炼。
3. 遵医嘱中药塌渍。
4. 遵医嘱中药熏蒸。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 内服中药。
(1)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类药物,饭前温服。
(2 )肾虚血瘀证:补益肝肾,行气活血类药物,饭后温服。
(3 )痰瘀蕴结证:祛痰化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两餐之间温服。
(4 )其他详见附录 1。
2. 注射给药(详见附录 1)。
3. 外用中药(详见附录 1)。
(二)特色技术
1. 中药熏蒸(详见附录 2 )。
2. 中药外敷(详见附录 2 )。
3. 中药塌渍(详见附录 2 )。
4. 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 2 )。
5. 蜡疗(详见附录 2)。
(三)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
1. 排尿困难。
(1)遵医嘱艾灸,取中极、关元、气海等穴。
(2 )热熨下腹部,配合穴位按摩,取中极、关元、气海等穴。
2. 腹胀便秘。
(1)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足三里、大横、天枢等穴。
(2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脾、胃、交感等穴。
(3 )腹部按摩(详见附录 2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中药贴脐。
四、健康指导
( 一) 生活起居
1. 疼痛较甚时卧床休息,下床时扶拐或坐轮椅。
2. 肾阴虚者室温宜略低,凉爽湿润;肾阳虚者住向阳病室为宜。
3. 教会患者正确的睡姿、坐姿,避免下蹲、坐矮凳子、弯腰拾物、前倾系鞋
带等动作。
4. 告知患者扶拐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教会正确使用拐杖和维护拐杖方法。
5. 单侧患病坚持扶拐不负重行走,双侧患病则需坐轮椅,避免股骨头塌陷。
(二)饮食指导
1. 血瘀气滞证:宜食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鲈鱼、红糖、
山楂、生姜、桃仁、百合等;忌煎炸、肥腻、厚味、寒凉的食品。食疗方:山楂
桃仁粥。
2. 肾虚血瘀证
(1)肾阴虚患者宜食滋养肾阴的食品 (不宜与萝卜同服),如大枣、枸杞子、
黑芝麻、甲鱼肉、桃仁等;忌辛辣香燥的食品。食疗方:枸杞大枣粥。
(2 )肾阳虚患者宜食温壮肾阳,补精髓的食品,如黑豆、核桃、杏仁、腰
果、黑芝麻等;忌生冷瓜果及寒凉的食品,食疗方:核桃黑芝麻粥。
(3 )血瘀患者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红糖、山楂、生姜、桃仁等;忌煎
炸、肥腻、厚味的食品。
3. 痰瘀蕴结证:宜食健脾除湿、行气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山药、薏
苡仁、赤小豆、木耳等;忌辛辣、燥热、肥腻等生痰助湿的食品。食疗方:苡仁
赤豆粥、冬瓜排骨汤等。
(三)情志调理
1. 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2. 告知患者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