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下面是 咏牡丹 宋代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译文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 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独自一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 注释 一自自从。 胡尘指金兵。 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 《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 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 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赏析 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诗人。 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 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 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 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浙江桐乡。 他虽身离*,但心系魏阙,对国事非常关心。 陈与义是洛阳人,洛阳以牡丹闻名天下,因此他见到眼前牡丹盛开,勾起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写下了这首传布人口的佳作。 赏析二 诗题是咏物,诗的内容实际上是藉物抒怀,所以不用咏物诗格,一开始就以回叙当年寄情。 诗写道,金兵入汴,已经十年,自己流离失所,漂泊无依。 路漫漫三字,表现了诗人很复杂的心理,既是说国运不昌,中原沦陷,无由再游故地,再赏洛阳牡丹,也是痛惜家国,不能回乡;又有感叹前途渺茫的意思。 由国事、家事、自身事,逼出下句,说自己老态龙钟,独自在桐乡青墩溪边,默默地对着牡丹。 末句有有余不尽之意,非常含蓄。 独立花前,不忍离去,显然不单独是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 所怀内容,就是上文感叹路漫漫的无限心事。 这样收煞,诗便充彻着凄凉悲伤,于平淡处涵有浓郁的情感。 诗到末二字方才点题牡丹,使前面所流露的感情,有了合理的解释,是点睛之处;到这句,读者才领会到,诗中的怀旧,都由独立看牡丹而生发,末句的次序应是第一句。 短短四句诗,使人仿佛见到诗人独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怆然伤怀,悲苦欲泪,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读这首诗,很容易使人想到唐岑参的《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陈与义这首诗很明显受到岑参诗前两句的影响,但岑诗是怀乡,陈诗却凝聚着国恨家仇,感情更加沉痛深刻。 诗末句以花前独立蒙浑而出,包涵无限,这样写法,又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唐元稹《智度师》诗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 诗写一位在战场上立功的老将,晚年出家为僧,站在天津桥上,没人知道他往日的英雄业绩,只好目送夕阳西下。 末句勾勒出智度师无限心事。 陈与义的诗手法与元稹相同,一是写己,一是写人,都表现得很蕴藉深至。 鉴赏 借咏牡丹以抒发国家兴亡之感,思念故园之情,是这首绝句的特色。 在构思和手法上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极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风景来烘托感昔伤今和漂泊他乡的凄苦之情,陈与义用看异乡的牡丹来抒发万千感慨,都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倍增其哀的强烈艺术效果。 前半回忆往事,既有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慨。 国破家亡欲何之这和杜甫因安史之乱而漂泊江湖,走投无路的境况也很相似。 对于历史背景的交代陈与义更为明确。 后两句化用张商英小臣有泪皆成血,忍向东风看牡丹,但陈与义写得更为含蓄,更为深沉。 杜、陈二人体验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一样,所表现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连,所以写得一样深刻。 而艺术技巧还是杜甫技高一筹,写得更含蓄。 情感手法 诗人的家乡洛阳是有名的牡丹之乡。 从金兵入侵中原,诗人避乱南奔,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班游戏活动教案《好玩的纸棒》.pptx
- ITECH艾德克斯IT6100系列单路输出高速高精度的可编程直流电源用户手册.pdf VIP
- 艾德克斯ITECH 可编程电源 IT6100 系列产品的编程与语法指南.pdf VIP
- 电商直播中商品与主播信息对销售转化率的影响--基于抖音平台的实证研究.pdf VIP
- 六级词汇闪过乱序版中文翻译.xlsx VIP
- 活着剧本最终版.doc VIP
- EPA7196A六价铬-比色法中文.doc VIP
-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计算题能力突破训练[含答案].docx
- 学堂在线 海上求生与救生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无生上课”试讲备课要领-一文在手-面试无忧.pdf VIP
文档评论(0)